由藝嘉國際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二屆家居及美食博覽」,在上周五(24日)開始一連三日舉辦,至昨(26)日結束。由於海外、內地、香港和台灣等地的展商未能參展,本屆參展商總數目比去年減少15%,活動清一色由本地商戶坐鎮,約有200間本地商戶參展。
行政會完成討論《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公布本澳學校於2021/2022學年起,不得要求小學一至四年級學生留級,小學五至六年級整體留級率不得超過4%,初中不得超過8%等。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前(25)日回應表示,學生評核制度已準備了一段時間,局方多次與所有學校進行討論,學校均認為制度具執行性,才將行政法規交到行政會討論。
治安警察局自本月15日到22日,先後拘捕三名偷拍狂。被捕的三名男子皆為慣犯,收藏過千張偷拍照片及多條偷拍影片。其中兩名被捕的廚師承認,每星期都會到南灣區尋找目標。
一名46歲的本澳男水電工以合資開設遊戲機中心為由、訛稱短期可獲取2,000萬元(港幣,下同)利潤做餌,詐騙一名本澳女子25萬元訂金後潛逃。司警趁他準備經關閘口岸離境時將其拘捕,並控以「巨額詐騙」罪將他送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接獲匿名電話舉報,揭發一名於賭場工作的45歲本澳女子,與一名47歲任職外僱廚師的內地男子假結婚,從中獲取澳門幣18萬元不法利益,以協助對方騙取本澳居民身份證。
一名46歲內地無業漢,前(25)日先後三次到珠寶店訛稱「嫁女」要買金器,實則為減輕店員的戒心,趁機劫走三件共重約16兩、價值約32萬元(澳門幣,下同)的金器。幸好在一名司警局休班文職人員及途人協助下,成功追截嫌犯並將其制服。
警方本月8日在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一個單位,搗破一個非法魚肉加工場,工人在廁所內劏魚加工,市政署調查後發現問題食品供應三間外賣店,勒令涉案三家外賣店停業整頓,並要求網上外賣平台將涉事外賣店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蔓延。然而網絡流傳外賣App平台上被勒令停業三家店舖與另外四間外賣店均在同一舖位,雖然其中三間外賣店已被市政署勒令停業,但其餘外賣店疑繼續共用舖位內的設備烹調食物,食安問題成疑。
就有關多間外賣店使用相同地址一事,本報向市政署查詢獲回覆稱,已與網上外賣平台「澳覓」進行會議,除要求將涉事商戶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蔓延;亦要求其更改同一地址不可出現多間食店名稱,以及線上線下名稱需要一致等,有關外賣平台承諾本周內修正有關問題。市政署稱,目前所見,涉事外賣店,包括用同一地址的其他食店,已在「澳覓」下架,另市政署亦已勒令場所暫停營運,直至證實不再存有食安風險。
就外賣店沒有法律規管問題,政府其實早在2016年有相應對策,向外賣店進行自願性登記,惟最終效果欠佳,市政署未能掌握所有外賣店地址、負責人等資料,令巡查出現困難。法律界人士認為,外賣店沒有食肆牌照,事件中同一地址多間外賣店的情況難以規管。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接受本報訪問指出,外賣店法律空白,應修法將外賣店從自願性登記轉為強制性登記,然而相關討論「只聞樓梯響」,他希望通過近日事件能令社會作出更廣泛關注,讓強制登記外賣店的修法盡早進行。
特區政府早前與內地部門協商,出入境人員需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以及轉換相應的健康碼才能通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23)日出席活動時受訪表示,政府會持續檢視本澳居民的跨境需求,研判是否需要進一步增加核酸檢測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