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臨近,許多市民近期都計劃採買食材,為家人團聚準備豐盛的一餐,不過,每逢佳節也是各種走私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為保障本澳食品安全,澳門海關聯同市政署在市內展開聯合行動,查獲12間食肆及菜檔涉嫌走私或銷售未經檢疫的食材,行動中共檢獲食材超過1,600公斤。
一名本澳女子上月21日下午於關閘入境時,在入境大堂的一部自助櫃員機提款1,000元,但因一時大懵忘記拿錢便離開。當女子醒覺後,立即返回現場卻發現有關現金不翼而飛,懷疑被人順手牽羊取走,於是報警求助。治安警接報調查,包括翻查有關櫃員機的視頻監控錄像,發現是一名60多歲的男子所為,日前登門調查後將他拘捕。 被捕許姓疑犯表示,他是將千元現金帶回家保管,以便日後歸還給事主,但警方翻查資料,發現未有人就事件備案或報警,因此將許某以拾獲物不正當據為己有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現代社會不但真愛難尋,「真正的網友」更難尋,網上世界處處是「陷阱」,以為是單純交友,結果不是被騙去買點數卡,就是被騙去「投資」,不可不防。本澳一名27歲無業女子,今年8月透過內地著名網上交友平台「陌陌」認識一名內地男子,對方表示能為女子提供投資服務,還能給予高額回報。結果女事主遇人不淑,「投資」不成反被騙走人民幣44萬元。 案情指出,女事主今年8月在「陌陌」上認識一名內地男子,對方稱能為女子提供名為「震海基金」的投資服務,且回報率不低。女事主初時先嘗試存入人民幣520元,不久後收到自稱為該基金的客服人員來電,稱女事主投資太少,「VIP等級太低」而未能取得「回報金」。女事主於是在8月18至25日期間,合共在該基金存入人民幣29,500元。女事主事後收到客服來電話,稱她得到回報金為人民幣3,000元,隨後並將金額存到女子銀行賬戶。 小小的甜頭通常是陷阱,女事主眼見真的收到回報,以為自己要發大財,於是在8月30日至9月10日期間,先後利用微信支付、支付寶及銀行轉賬等方式,向「震海基金」存入人民幣41萬元。結果,錢一存進去,所謂的「震海基金」客服及最初的男子,便再也聯絡不上。女事主心知受騙,報司警求助。
澳門國際機場昨(12)日凌晨3時進行全面緊急演習,模擬一架航機降落跑道後衝出跑道,機身插入水裡,機場啟動應變機制處理事件,演習過程順利。 演習模擬航機降落後機組人員嘗試重飛,但機身在跑道上突然轉變方向,最後衝出跑道插入水裡,導致機身折斷,部分乘客被拋出機外,在水面漂浮。機場獲悉意外後啟動緊急應變中心處理事件,消防和救援隊伍隨即到場搜救,確認十名乘客死亡、45名乘客有輕重傷,傷者被送往醫院。 整個演習過程持續約三小時,參與人數約350人。結果顯示各機構均能按照緊急應變計劃和各自的應變預案啟動工作。
「太陽城集團第66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今年11月14日至17日舉行,大賽車組織委員會昨(12)日於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今年賽事繼續得到國際汽車聯合會的支持,再次舉辦三項世界盃賽事,精彩程度不比往年遜色,預計售票情況良好。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當地時間9月11日公布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澳門科技大學首次上榜,位列251-300名之間,躋身世界大學前三百名,展現回歸廿載澳門高等教育取得的長足進步。 19年來,澳門科技大學一直以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優質高等教育和卓越研究、促進澳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使命,自2013年起,大學推行教研並重發展策略,確立了「質量」和「創新」作為推動大學發展的核心要素以來,先後引進了300餘位海內外優秀教研人才,並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和管理制度、創辦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創建前沿領域高新技術平台、拓展國內外和地區間高水準學術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了整體辦學實力、學術水準、科技創新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快速提升,成為澳門回歸祖國後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快速發展的重要標誌。 澳科大未來將秉持「意誠格物」之校訓,進一步把握「質量」和「創新」這兩個大學發展的關鍵要素,深化落實教研並重政策,加速推進國際化,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將於今年11月18日起正式生效。環保局局長譚偉文昨(12)日接受傳媒訪問表示,社會對膠袋收費已凝聚了一定程度的共識,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只要對業界前線人員和市民的宣傳到位,要落實並不困難,相信社會將漸漸接受,預料推行首年便可有較為理想的減塑情況。他又指,比起如何執法,當局更重視如何推動更多人參與減塑。 譚偉文指出,當局早前舉辦了幾場座談會,了解業界對於如何落實減塑的看法,目前來自業界提出的問題 有50多條、來自消費者的有30多條。譚偉文稱,50多條問題來自各行各業、各有自身情況,數目並不算多,內容亦不算複雜,相信未來業界的疑問不會愈來愈多。 他相信現時環保局前線執法人員數目足夠,不會因此大量增加人手。 至於法律檢討方面,譚偉文指當局會在實施一年後進行評估,再考慮下一階段應採取的措施,如果日後膠袋收費需要調整,只需由行政長官批示即可。
環保局昨(12)日舉行「2019綠色學校嘉許禮暨『減塑有著數』總結會」,嘉許33間得獎學校。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致辭稱,期望與學校開拓更多合作空間,鞏固當局推動環保工作的基礎。 2019「綠色學校嘉許計劃」以「校園減廢好EASY 」為主題,今年共有33間綠色學校獲得嘉許,較去年增加了八間。譚偉文等嘉賓先後向得獎學校頒發獎項,其中20間學校榮獲「綠色學校榮譽大獎」,13間學校獲頒「綠色學校傑出表現獎」。為鼓勵老師在不同學科加入環保教材而設的「環保教案設計獎勵計劃」,今年共有 24隊獲獎。 此外,隨著《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將於今年11月18日起正式生效,環保局在前期已積極開展多項提升社會減塑意識的工作,包括於6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舉行的「減塑有著數」活動,今年約有300家商號參與。活動舉辦七年以來,累計超過35萬人次參與,即至少減用了35萬個塑膠購物袋,反映愈來愈多市民將「減塑」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在上述法律生效前,環保局亦會進行廣泛宣傳,鼓勵市民減少使用膠袋及自備購物袋,共同營造社會的減塑氛圍
據《環球網》報道,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愈來愈多境外人士來大陸旅遊、學習、工作、生活。因所持出入境證件身份確認、證件識別等問題,無法享用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基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互聯網服務,存在辦事難、辦事繁等不便利問題。《新華社》前日報道指,港澳居民持用出入境證件,由10月起將與內地居民享受同等便利,可憑出入境證件辦理35項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