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民防綱要法》法案,社會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關注點是討論該法案的第25條《突發公共事件下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會否造成「以言作罪」的可能? 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黃國勝(圓圖)昨(16)日表示,《民防綱要法》法案是因應社會發展和現實需要而制定的,具有必要和逼切性。對於第25條條文,日前保安當局已及時作出闡釋,並對相關條文進行了新的表述,其目的是希望讓公衆更好地了解政府的立法目的,以及防治災難期間謠言行為的負責任態度;中總對此表示支持。 黃國勝表示,在大災大難期間,倘有人故意造謠傳謠,不但會令公眾產生恐慌情緒,亦會令到保安當局在防災救援工作上節外生枝、添煩添亂,影響救援工作。故此,對於法案第25條有效預防和制止大災大難期間謠言對公衆的危害十分重要。而且,保安當局已就有關條文向立法會提交最新文本,新文本內容進一步嚴謹相關定義,字眼上更明確、清晰,清楚講明在大災大難期間只有兩類造謠人會受到處罰,一是明知故犯的存心造謠生事者;二是明知謠言卻仍然故意散布者,放任謠言而引起公眾恐慌。所以,新文本的闡述非常清楚,不存在灰色地帶,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已釋除公眾疑慮。 黃國勝指出,近兩年澳門先後經歷了「天鴿」、「山竹」強颱風襲澳,吸取這兩次經驗,社會大眾明白到民防工作是刻不容緩,長期固然要做好防洪整治的工程,但是,在短期內不能只是增購防災救災的硬件裝備和安排社區居民進行演練,更應在法律方面著手,讓法律能與時俱進,方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澳門童軍總會理事會主席梁少培在第12屆會員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代表會長馬有恆勉勵全體童軍團結一致,以貝登堡童軍精神為本,發揚童軍團隊合作精神,與時俱進,為更廣泛地拓展澳門童軍運動、為本澳青少年活動多元化發展、為澳門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公民而不斷努力。 澳門童軍總會第12屆會員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及第11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上周六(13日)在童軍總部舉行,理事會主席梁少培表示,「參與社會,服務社會」是童軍總會既定方針,三年來,總會在社會公益服務上投入龐大童軍人力資源,參與140項社會公益服務工作,積極開展與內地和其他地方青少年組織聯繫,組織多個代表團分赴祖國內地進行交流考察活動,提升愛國愛澳情懷,為澳門未來發展努力培養更多具專業知識、優秀的創新型人才,使童軍運動薪火相傳。 會議除表決一致通過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及監事會報告,還選出第12屆領導機構成員,包括會長馬有恒;會員大會主席梁少培;理事會主席梁少培;監事會主席高志良;澳門總監梁顯方。
由於暑假期間通勤人數較少,多個部門往往選擇利用暑假展開各項工程,也令本澳幾乎每個夏季都是「掘路季」。交通事務局與多個單位昨(15)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近期的道路施工安排。經過交通局與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機關協調,今年暑假於主幹道進行的工程合共有21項,當中有四項屬跨年度工程,並有九項工程於本月陸續開展,工期為14至90天不等,多項工程預計將於新學年開始前完成。當局將密切關注各項工程施工進度,盡量減低對居民出行及附近交通的影響
氹仔佛山街金利達花園第一至三座,昨(15)日下午發生停電事故,超過900戶受影響,電力供應中斷。消防及警方人員到場處理,一名女子被困升降機,要由消防員救出。澳電接獲報告,派出人員到場檢查電力裝置及進行維修,初步疑有單位進行裝修,引致低壓掣板短路跳掣有關,停電近三個小時後,經電力公司人員維修,電力供應恢復。
消委會發現近年消費者在投訴過程中都能夠出示相關的消費憑證,此舉可提升消委會工作效率及消費者追討的條件。消委會為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建立消費後記得索取及保留收據等消費憑證的習慣,舉辦「存憑有理- 2019 」活動錄得近4,500 人次參加,56 位得獎者名單公布在消委會網頁內,得獎者可從現在起至8月14日期間前往消委會領獎。 消委會自2014年起舉辦「存憑有理」活動, 歷年累計超過19,000人次參與該活動參加抽獎,消委會稱,發現近年消費者在投訴中都能出示相關消費憑證,此舉可提升消委會工作效率及消費者追討的條件,反映該活動一定程度達到預計效果。 「存憑有理–2019 」抽獎活動得獎名單已上載消委會網頁www. consumer.gov.mo 供參加者瀏覽。
國際會議協會(ICCA)日前發布《2018年國際協會會議市場年度報告》。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共有39項在澳門舉行之國際協會會議活動獲ICCA 認可,與2017 年的數目相約,近三年會議數目繼續保持平穩,儘管2018 年全球國際協會會議數目有所下調,但本澳仍維持相若成績,反映澳門於國際會議市場繼續保持競爭力。2018 年本澳於全球城市排名第71 位、亞太區域城市排名第17 位。 本澳科技主題會議數目顯著提升經檢視國際會議協會(ICCA) 年度報告的內容,了解到近年來澳舉辦的ICCA 認證國際協會會議中,以科技、醫學及科學為主題的國際會議佔項目比重最多,佔獲認證會議的總數量超過43%,當中29% 的國際會議以往曾在澳門舉辦,反映會議籌組人認為澳門適合舉辦科技為主題的國際會議。這將有助透過澳門會議優勢助力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科技創新的合作交流。
中華青年進步協會主辦的「中華青年民族學習交流營2019 」昨(15)日於世貿中心蓮花廳進行開營儀式,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80幾位學生聚首澳門並將到內地,開啟13 天的學習交流活動。 主辦方稱,交流營有超過80位青年參加,在澳門段的行程會開展講座介紹澳門回歸20年成就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機遇,同時走訪澳門各個文化遺產景點,認識澳門400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厚重歷史底蘊;隨後交流營將前往珠海、廣州、福建等地交流學習,期間將參與暨南大學三創研習課程。 中華民族貿易促進會副理事長王瓊櫻在致辭時稱,交流營活動今年納入到「中華民族貿易促進會」常年服務項目,引領超過350位台灣青年大學生參與。她認為以澳門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青年交流平台,可以讓來自各地的青年人有機會結交朋友,在堅固的民族情誼中學習互相欣賞的美德,學習互助精神與實踐社會責任的價值。 中華青年進步協會亦同場舉辦第6屆理監事就職典禮,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和施家倫監誓。
市政署日前在路環捕捉流浪犬時被不明人士干擾,沿途跟隨並以喇叭聲響嚇走流浪犬,需要尋求警方協助才能執行工作。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昨(15)日受訪表示,干擾公職人員履行職務可能構成「違令罪」,希望有關人士勿以身試法,同時亦希望喜愛動物的市民慎重考慮再行飼養。 陳溥森指出,雖然市政署持續開展工作,但路環的流浪狗始終屢捕不絕,雖然狗是人類的朋友,但流浪狗不可避免帶有野性,可能會追逐纏繞行人,甚至發生抓撓撕咬的情況。陳溥森稱,流浪狗基本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來自建築地盤和廢車場的看門狗,但近年來已經逐漸減少,而另一種就是市民遺棄和放養的犬隻。陳溥森認為,市民愛護動物可以理解,但亦應該管束好動物、不可放任自流。 陳溥森續稱, 市政署工作人員根據市民反映,在各區進行捕捉流浪狗工作,希望市民予以理解、切勿干擾,否則有可能構成違令罪;同時亦希望喜愛動物的市民在決定飼養貓狗之前,應慎重權衡各方利弊,建議以領養方式代替購買,以及切勿放養或遺棄動物。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5)日上午與主要官員、檢察長和行政會委員視察輕軌車廠,實地了解輕軌氹仔線運作。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早前表示,輕軌氹仔線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相信最遲會在今年12月19日,即澳門回歸20 周年紀念日前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