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24日通車以來,不但往來大橋的車流與旅客逐漸增加,大橋本身也已成為「著名景點」,今年1 至5 月,經大橋往來旅客突破千萬人次,經大橋來本澳的旅客量也逐步成長,其中單是7月份經港珠澳大橋入境的旅客就達55萬3,026人次。許多本澳市民想必也體驗過大橋的壯觀與便利。不過,想要駕車上大橋,就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權利,只能爭取總數600個的常規配額。如今,上橋的配額有望增加。 交通事務局昨(21)日發出通告,宣布持有常規配額的人士今(22)日起可開始申請續期,更透露將推出「新一批」港澳跨境私家車常規配額予公眾申請,但就未透露會增加多少配額,以及何時會增加。
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通車後,來澳旅客持續增加,但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則持續下跌,統計暨普查局昨(21)日公布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旅客總消費157.1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年下跌4.8%,旅客人均消費自去年第四季起連續三季錄得同比跌幅,今年第二季跌幅達20.7%。 有旅遊業界人士對相關情況表示,入境旅客中以不留宿旅客較多,另外近月人民幣貶值,相信都是導致旅客消費數字下降因素。
藉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藝文薈澳」(Art Macao)舉行之際,澳門特區政府於前(20)日邀請各國駐港澳領事來澳,由文化局安排參觀「藝文薈澳」藝術展覽,傳遞「文化澳門」理念,提高這個標誌性的文化旅遊新品牌在鄰近地區內以及國際上的知名度,為未來的合作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領事團參觀由銀河娛樂集團舉辦、作為「藝文薈澳」重點展覽之一的「影后王妃:嘉麗絲姬莉的藝術形象」,隨後在「澳門銀河」綠洲宴會廳進行晚宴。晚宴上,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文化局代局長梁惠敏、教育暨青年局代局長梁慧琪、銀河娛樂集團副主席呂耀東、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兼行政總監梁安琪等進行祝酒儀式,祝賀各國能透過「藝文薈澳」這個平台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從而建立長久而深厚的情誼,為未來的合作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首屆「藝文薈澳」獲得多個外國駐港澳領事館的支持,在澳展示各自的獨特藝術人文風貌。
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旅客明顯增加。統計暨普查局昨(22)日公布資料顯示,7月入境旅客較去年同月增加16.3%至353多萬人次;不過夜旅客(181萬5,749人次)同比升幅為29.9%,留宿旅客(171萬4,484人次)亦增加4.7%。今年首七個月入境旅客共2,381萬4,866人次,同比增加20.0%。 其中,中國內地旅客有256萬9,941人次,同比上升18.5%;個人遊旅客(117萬7,067人次)增加10.9%;內地旅客主要來自廣東省(112萬3,764人次)及湖南省(11萬8,176人次)。香港旅客(63萬4,426人次)增加16.4%,韓國(5萬5,372人次)及台灣地區旅客(9萬6,675人次)則分別減少6.9%及5.1%。此外,來自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的入境旅客同比增加27.5%至98萬2,429人次;珠海市及廣州市的旅客有27萬6,137人次及19萬8,743人次,升幅達50.2%及21.1%。 陸路入境旅客同比增加近五成按入境方式統計,7月從陸路入境的旅客按年大幅增加49.0%至266萬2,180人次;經關閘入境的上升20.5%至183萬9,002人次,而經港珠澳大橋入境的旅客有55萬3,026人次。取道空路入境的旅客上升14.7%至32萬3,785人次,從海路入境的則減少43.6%至54萬4,268人次。 今年首七個月入境旅客共2,381萬4,866人次,其中不過夜旅客(1,261萬4,555人次)及留宿旅客(1,120萬311人次)分別上升33.6%及7.7%。旅客平均逗留1.1日,較去年同期減少0.1日;留宿旅客(2.2日)及不過夜旅客的逗留時間(0.2日)維持不變。中國內地(1,688萬4,398人次)、韓國(50萬5,512人次)、香港(432萬9,336人次)及台灣地區旅客(63萬2,272人次)分別上升21.7%、4.6%、22.1%及0.9%。
第二屆十字門金融周首設澳門分會場「跨境金融+ 」高層對話會,對話會昨(21)日下午於悅榕莊酒店舉行。深入探討如何充分發揮橫琴與澳門地緣毗鄰的優勢,進一步深化珠澳合作,探索多領域發展新模式,以「金融+ 」賦能產業融合與發展為主題,為珠澳跨境金融合作建言獻策。
在昨(21)日舉行的「跨境金融+ 」高層對話會上,澳門銀行公會主席、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澳門的人民幣市場要進一步增加功能、豐富內涵、提升能力,應加快推動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及服務,依託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形成人民幣做市商交易機制。此外,他認為應以財政部國債在澳門首次發行為契機,大力推動內地出台政策,允許更多地方政府和內地企業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債;並考慮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葡語國家企業通過澳門金融機構在內地發行熊貓債。 同時,李光建議以粵澳、琴澳金融合作為抓手,發揮金融機構積極性,持續豐富如跨境按揭跨境資金池、商品及人民幣ETF、跨境支付等方面的人民幣相關產品與服務,強化琴澳深度合作,使澳門與橫琴成為跨境人民幣金融品與服務大膽創新的「試驗田」。 發揮「中葡金融服務平台」定位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會委員黃善文指出,珠澳雙方未來可積極推動落實《珠澳金融合作備忘錄》的有關內容,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利用橫琴獨特的區位、空間和政策優勢,發揮澳門在大灣區金融發展方面國家賦予澳門的「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定位,爭取跨境金融政策的新突破。此外,橫琴金融業在助力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建設的同時,也要找到切合的發展方向,真正與澳門實現雙贏,將珠澳建設成為大灣區獨有的金融市場,與大灣區內其他金融城市錯位發展,共同推動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由體育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的「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2019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將於12月1日舉行。主辦方昨(21)日假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記者會,公布賽事詳情。馬拉松及半程馬拉松於8月31日起接受報名,迷你馬拉松的報名由9 月1 日開始。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今年將迎來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慶典,「2019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將為慶祝活動出一分力。賽事組委會聯同冠名贊助商將為本屆賽事推出多項安排,包括增設獎項以及舉行嘉年華式活動,為賽事注入不同元素,讓參賽者享受更濃厚的馬拉松賽事氛圍。 澳門田徑總會會長馬志恆則稱,作為澳門推動田徑運動發展的團體,一直努力為長跑愛好者創造比賽機會,每年透過舉辦各類型長跑賽事,提升大眾對長跑運動的興趣。 本屆賽事合共設有12,000個參賽名額,全馬1,600名、半馬4,600名及迷馬5,800名。馬拉松及半程馬拉松路線將繼續途經嘉樂庇總督大橋、世遺景點媽閣廟以及西灣大橋,分別於早上6 時及6 時15 分起步。 網上報名方面,請已建立網上個人賬戶的報名者準備好個人資料、身份證明文件及澳門田徑總會本年度的電子檔。如欲了解更多賽事資訊,可瀏覽賽事官方網頁(www.macaomarathon.com)或致電2823 6363 查詢。
2019年度第三期街市、街市熟食中心及小販區空置攤位,昨(21)日下午在衛生局監督廳舉行抽籤,市政署共收到516份符合資格申請,今次共有17個空置攤檔供申請。其中沙梨頭一魚檔最受歡迎,共收到191 份申請表。 市政署共收到516份申請,其中260份為街市檔位、256份為小販區檔位。17個空置檔位中十個為街市檔位、七個小販區檔位;當中兩個攤位無人申請而收回,另外兩個攤位各有一人申請,因此自動中籤;剩餘13個攤位昨日下午由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莫子銘抽出,共抽出13 位正選及13 位候補。 今次「檔王」為沙梨頭街市地下第14號魚檔,共收到191名人士申請;而最受歡迎的小販檔則是飛能便度街小販區第22號的成衣百貨類檔,共收到168個申請。下期的空置檔位抽籤活動將於10 月舉行。
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於昨(21)日下午2時發展為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從菲律賓東方海面向西北移動。包括香港天文台、日本氣象廳及台灣氣象局皆預估,「白鹿」將撲向台灣。 台灣氣象局表示,預計台灣地區將在明天(23日)至周日(25 日)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的影響,不排除明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從目前的路徑機率預報來看,「白鹿」預計後天(24 日)前後影響福建沿海,目前「白鹿」的路徑及其對廣東風雨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白鹿」的前身是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由於「海燕」對菲律賓造成災難性傷亡,颱風委員會(Typhoon Committee)在2014 年初的會議上,正式將之除名,並在2015年的會議上,通過由「白鹿」取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