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昨(15)日接獲六間學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合共50名學生發病,包括32男18女,年齡介乎3至8歲,分別於本月9日至12日起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狀,大部分患者尚未接種2017至2018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衛生局已安排採集部分患者的呼吸道樣本送檢;有關學校已加強清潔消毒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感染控制措施,並嚴格執行患病學生隔離的規定。 衛生局表示,涉及學校包括聖保祿學校K1B班,其後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中文部小一乙班、氹仔澳門培華中學附屬小學暨幼稚園K1B班、氹仔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K1F班及K3F班、陳瑞祺永援中學(分校)K2D班、培道中學(南灣分校)小二A班。 衛生局稱,澳門流感高峰期一般在每年2至3月出現,呼籲長者、兒童、孕婦、肥胖人士及慢性病人等患流感後較易出現併發症的高危人士,以及經常接觸高危人士者應儘早接種疫苗,詳情可瀏覽衛生局網頁www.ssm.gov.mo/vaccine或致電熱線2870 0800查詢。
社會工作局昨(15)日發出新聞稿公布,將「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引入所有受資助托兒所。家長屬單親、殘疾或長期病患,且家庭存在經濟困難的三類弱勢家庭中的3歲以下幼兒優先提供全日班托兒服務。有需要的家長可於本月底至2月初辦理申請手續。
「居住」在現今社會被視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之一, 氹仔聚龍街日暉大廈經屋昨日起陸續安排小業主辦理上樓手續,首日安排了31戶領取鎖匙。日暉大廈共有 288個兩房廳單位,即意味著至少有288個家庭能上樓或改善生活環境,但本澳土地不足,仍有不少人為一磚一瓦惆悵中。 公共房屋最早誕生在歐洲,早在1889年,法國朱古力商人Emile Menier便於巴黎東郊興建工人住宅,其主要目的是安撫勞動者及其家人因居無定所而產生的躁動不安,以及從而增加生產成本。現今巿民對高樓價的無奈,已經產生了不少怨言,除了透過樓巿調控,特區政府可以做的,就是透過興建更多的公共房屋,並把守好各層面。 縱觀其他有提供公共房屋,但卻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國家和地區,其問題主要在於政策定位失當、監控機制失靈、分配機制錯位、財政壓力、居住整體質素差而導致公共房屋社區標籤化等。鄰埠香港公屋計劃之所以能夠持續大規模發展,正是在不斷克服這些難題的基礎上取得的,故特區政府須在上述多重範疇多加給力執行。 其實,特區政府已明白到設立土地儲備是澳門公共房屋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條件,故2018年施政報告中,設有專門章節闡述如何「強化居住保障,建設宜居城市」,並明確表示「宜居離不開土地資源,離不開政府對土地的管理」;亦闡述了收回閒置土地的工作進度,表明截至去年9月,已作出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批示57個,涉及土地面積超過47萬平方米。政府亦重申已明確收回的土地,會優先考慮用於公共房屋及公共設施建設。 除了設立土地儲備的基礎上,公共房屋的持續供應也很重要。特區政府的公屋興建規劃中,2026年會有49,873個公屋單位潛在供應,甚至2022年至2026年間要達成45,137個公屋單位興建量,然而透過政府過往興建公共房屋的經驗來看,例如過往的萬九公屋計劃及2014年提出在七幅地興建4,600個公屋的計劃,政府的公屋興建規劃達標明顯有難度。政府或者可以考慮將相關的公屋規劃及進度明確列舉在下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內,以顯示政府對實現公共房屋持續供應的決心,亦能透過此釋除部分人認為政府在公屋供應上只懂採取「拖字訣」的錯誤評語。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5)日上午在政府總部會見新上任的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就澳門的高等教育政策和澳門大學未來的發展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指出,得到中央政府對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支持,也對澳門大學的長遠發展給予關心,澳門大學得以建設橫琴校區,進一步提升各方面的辦學條件,可以說澳門大學正處於最好的發展時期,宋永華教授此時接任校長,相信社會對其工作充滿期盼,希望澳大能夠在教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方面繼續推進,發揮應有的作用,作出更新更重要的貢獻。 宋永華講述其辦學理念,表示接任校長職務是重大使命,會盡全力引領澳門大學開拓發展。他指出,目前正學習澳大的運作,了解學校的現狀情況、優勢實力,也希望了解社會各界對澳大未來發展的想法。他感謝特區政府對澳門大學的支持,作為澳門特區綜合性公立大學,澳大應為澳門的長遠發展作貢獻。他初步考慮從葡語教育、人才培養、中醫藥科研和智慧城市等方面開展工作,希望能配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投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多元發展的目標。
與「大力神盃」合照不是夢!由「可口可樂」呈獻、第四屆FIFA世界盃TM「大力神盃」訪問之旅, 活動將於1月29日於澳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舉行。
為期45 天的《網絡安全法》(簡稱《網安法》)公開諮詢,將於下周三(24 日)結束,當局迄今共舉行了八場諮詢,當中五場面向公共部門及經營關鍵基礎設施的業界代表,三場為全澳市民公開諮詢,集思廣益,藉此期望完善法案內容。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日發出新聞稿稱,在公開諮詢期間收到不少市民及相關業界的寶貴意見,這些意見對優化法案的內容具有積極意義,但有個別市民利用諮詢提出不客觀、歪曲事實的指控,是非常不理性及情緒化表現,當局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行為,對優化法案沒有好處。
根據勞工事務局過去三年的工作意外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年涉及手部受傷的工作意外逾2,000宗,當中超過35%發生於餐廳和酒樓等同類的工作場所,反映飲食業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手部受傷機會甚高。為提高飲食業工作人員保護手部安全意識,勞工局推出「防割及隔熱手套資助計劃」,向合資格企業提供手部保護裝備,以協助飲食業界預防工作意外發生。 凡僱員人數不超過300人之本澳飲食企業均可申請上述資助計劃,其中以中、小型企業為優先對象。勞工局會向成功申請的企業,免費提供合規格之防割及隔熱手套最多四套,並可免費報讀「飲食業職業安全健康」證書課程。有關計劃的章程和申請表格,可於勞工事務局職業安全健康廳索取,或於勞工事務局網頁www.dsal.gov.mo下載,查詢電話:8399 9898。
澳門城市健康委員會正展開為期20日《澳門城市健康狀況分析報告》網上問卷調查,以了解本澳居民目前對城市發展的最新展望和城市發展對生活的影響,年滿18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可於即日起至2月5日期間,登入http://www. ssm.gov.mo/hcsurvey2018 填寫問卷。 城市健康委員會稱,市民的意見和支持是委員會工作的動力和方向。 為答謝填寫問卷的澳門市民,凡完成問卷將自動進入系統參加抽獎,獲獎名額共100 名,每位可獲得超市禮券澳門幣200 元。
房屋局自昨(15)日起分批安排日暉大廈經濟房屋之預約買受人辦理上樓手續,包括繳付樓款、領取單位鎖匙及辦理管理合約等。 共提供288個兩房一廳單位日暉大廈位於氹仔聚龍街,由一幢18層的塔樓及兩層高的裙樓組成。塔樓部分為經濟房屋,共提供288個兩房一廳單位。地面層及一樓公共停車場共提供約50個汽車車位及約130個電單車車位,地面層設有兩個商鋪。二樓為休憩平台,設有康樂設施及綠化空間。 房屋局從去年12月起分批向日暉大廈合資格的預約買受人發出「選擇繳付樓款方式」的通知公函,完成支付樓款後,按序辦理上樓手續。 預約買受人於辦理上樓手續時,須簽收由房屋局提供之「經濟房屋小業主須知」及「裝修工程說明」,相關資料會上載於房屋局網頁www.ihm.gov. mo之「溫馨提示」欄目,供隨時查閱。
經過修訂的《控煙法》自元旦起生效至今將近半個月,新法例擴大禁煙範圍、巴士站及的士站十米範圍內不准吸煙,限制商戶展示煙草製品,並將罰款提升到1,500元。衛生局預防及控制吸煙辦公室主任鄧志豪昨日出席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時表示,如果只將檢控罰款作為手段,相信很難令到吸煙率下降,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公眾加深對煙害的認知,希望在2025年令澳門吸煙率下降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