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調查報告尚未出爐

馮瑞權先領退休俸

在去年「8.23 」風災後成為眾矢之的的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去年在風災過後曾申請退休卻被撤回,再以「首席特級技術員」身份重回氣象局,外界一直關注作為風災的主要問責對象,馮瑞權會接受何種處分,而在「8.23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仍未出爐前,現任氣象局暨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卻透露,原來馮瑞權已經退休。 立法會全體會議昨日就吳國昌議員提出的「8.23 」風災究責相關問題進行辯論,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及相關主要官員均有列席。現任氣象局暨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回應吳國昌提問時指出,就相關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只要公務人員達到相關退休條件後,可向部門提前90天聲明自願退休,而馮瑞權已按相關規定重新申請,並已經退休。 紀律程序仍在進行中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補充,按照現行制度,公務人員只要工作滿30年及年滿55歲,便可提前90天聲明「自願退休」,有關部門亦可按照規定批准。新聞局則於昨日晚間公布,馮瑞權是在去年8月28日以首席特級氣象技術員身份申請自願退休,於90日後即11月27日正式離職。至於可領多少退休俸,並未透露。 去年「8.23 」風災過後, 廉政總署曾對氣象局展開調查,指馮瑞權在職期間多次出現嚴重問題,運輸工務司隨後對馮提起全面紀律程序調查,由特首成立的「8.23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也正進行專案調查,檢討是否有官員需要接受「紀律處分」。 高炳坤表示,現時調查委員會仍在調查當中,馮瑞權是否需要接受紀律處分、退休金會否被扣起?需待調查結果出爐才能釐清。

11/01/2018
23466

小販檔非「無本生利」

年輕人康公夜市嘗試創業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邀請澳門市販互助會理事長柯清煌、中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北區社諮委趙蘭瑛,探討營商、發展夜市活化經濟。有聽眾指小販成本低,但出售薄價格物品卻比批發價高出兩三倍,質疑其經營手段,隨後有自稱小販的聽眾反駁,指街市經營條件差,生意淡泊,加上人工及放置貨物的場地租金等,強調並非「無本生利」。 有聽眾認為小販獲豁免交牌照費和攤檔租金,是「無本生利」,質疑為何仍然售價昂貴。其後有自稱是小販的聽眾反駁指,大部分街市衛生環境差,市民都選擇到超市購物,生意已大不如前,加上工人的薪酬,水電費,以及租用場地放置食物,絕非市民眼中的「無本生利」。 柯清煌認同小販的工作時間長且較為辛苦,並非市民想象的「好好賺」,且很多小販的下一代都不願接手。他期望政府在審批牌照方面適當放寬,讓小販能靈活轉型。他又認為,未來新城A區鄰近海濱長廊,加上燈飾,有條件發展夜市,可以在建設街市時一併考慮。 李卓君則提到,目前康公廟夜市情況與小販行業恰恰相反,主要是年輕人嘗試創業而開檔。康公夜市運作至今兩年,攤檔由十多個增至40個,類型也由純文創增加飲食類,認為更具吸引力和滿足顧客需求。 他又指,現時該處40個攤檔的電力都未能足夠供應,認為設夜市必須政府的配套配合。趙蘭瑛則認為,隨著澳門推動社區旅遊,相信可考慮在北區發展美食街或市集。

11/01/2018
16154

澳門國際機場迎新變局

澳門國際機場本月初公布,去年全年旅客運輸量突破716萬人次,創下該機場營運22年來的新紀錄,航班量超過58,000架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8%和2.8%。從數字上看來,澳門國際機場實現客流量航班量雙增長,此刻應是大展拳腳拓展之際,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或吸引一部分居民前往香港機場,加上鄰近珠海機場不斷開闢新的航點航班引客,澳門國際機場似乎亦面臨一輪新的挑戰。 與澳門一關之隔的珠海機場,去年全年完成旅客輸送量逾900萬人次,同比增50%,實現百萬級的跨越突破,完成運輸起降69,700架次;去年珠海機場投入人力、物力對機場東指廊進行翻新,並已開始試運行,截至目前,珠海機場駐場航空公司達26家,航點52個。這樣看來,無論基建配套、空運數字,珠海機場早已超越澳門,加上珠海機場過去一直有意開放國際口岸,以澳門的人力資源、航權等受到尅條款掣肘等因素來看,珠海機場一旦開放國際口岸,必然與澳門機場產生競爭。 再看香港機場,無論是建設規模還是航線航班,都遠遠超過澳門,日前有報道指港珠澳大橋最快於今年5月通車,屆時旅客只需約半小時,便可經珠、澳口岸直達香港機場,有人認為澳門機場會成為香港機場的「第三條跑道」,亦有意見認為,可吸引相當部分澳門居民及鄰近地區旅客前往香港機場乘搭飛機,大橋通車是危是機仍是未知之數。 澳門國際機場現有29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線遍布內地、台灣、東南亞及東北亞地區等46個航點,其中東南亞及東北亞航線旅客佔整個機場客流量的43%。中央政府要求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既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前澳門機場的國際航線及航空公司顯然還是不足夠的,尤其是葡語國家的航線,吸引更多長途國際客。 事實上,為了增加載客量,近年港、珠、澳三地機場均有擴建計劃,澳門機場由於土地限制,規模上或許難以與鄰近地區匹敵,澳門除了加快完善自身基礎設施、航線尅權等各種問題外,亦應藉港珠澳大橋通車之際,透過區域合作,與香港、珠海化競爭為合作,在航線上作更好分工,發揮自身機場定位和價值。

11/01/2018
15957

共同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不斷深化拓展兩地合作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10)日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後,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時表示,今次會議主題是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粵澳雙方共識要攜手做好相關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同時,共同把握好國家的發展機遇,積極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年度重點工作,不斷深化合作和積極拓展合作領域。 梁維特指出,聯席會議上雙方回顧了粵澳合作的成果,兩地政府在共同努力下,圍繞著「 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十三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一起做了大量工作。 有傳媒關注粵澳共同防災減災的問題,梁維持表示,行政長官在會議上特別感謝廣東省政府在「天鴿」風災期間,對澳門提供及時、到位的支援,同時,澳門在建設防災設施方面,亦需要廣東省的支持。 此外,梁維特在回應傳媒問題時表示,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共同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合作框架協議》,澳門與中山計劃共建的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與橫琴的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兩者的發展不盡相同,相互間亦沒有矛盾和排他性,前者的發展和合作項目將更為廣泛,除中醫藥外,還有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等多個方面都可以開展合作。 關於特區政府計劃將部分財政儲備投資到廣東省相關項目的工作進展,他指出,特區政府持續以「保本、保息、有退場機制」的原則與粵方溝通相關投資事宜,期望透過成立共同基金,主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粵澳雙方就此已達成一定共識,目前廣東省方面正進行一些程序,待相關程序完成後,希望可以盡快向社會和傳媒公布有關詳情。

11/01/2018
14570

遵守章程確保學術自由

宋永華冀澳大發揮潛力

澳門大學新任校長宋永華教授前日上任後,昨日與傳媒會面時,強調會遵守大學章程,確保學術自由。 宋永華稱,他選擇到澳大出任校長,是因為可以發揮在國內外積累了20多年的高校管治經驗,希望可以幫助澳大辦成一所澳門人滿意,最優秀的學生都願意來讀,能夠立足澳門,融入大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卓越大學。澳大作為澳門特區唯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有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的優勢,加上身處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可以看到澳大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之大。 宋永華教授表示,上任後會推動澳大全面提升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水平,高等院校要發展得好,必須要有策略性的願景和社會的支持。澳大的發展願景有許多方面,包括回應和滿足本地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提供最卓越的教學及創新科研,服務澳門,以及提升國際化程度,與世界接軌。 宋永華教授在上任澳大校長前,一直在英國和內地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擔任領導崗位,曾任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擁有豐富的大學高層管理和管治經驗,熟悉歐美和亞洲高等院校的辦學和運作規律,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推動大學國際化和促進高校合作經驗甚豐,並且與國際學術界建立廣泛的人脈。

11/01/2018
20490

老柏生升任教青局局長

「 科技教育展」分享教學模式

教育暨青年局的「資訊科技教育展」昨(10)日舉行開幕儀式,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教青局局長梁勵等出席,譚俊榮活動後表示,肯定梁勵多年來對教育界的貢獻,在其榮休後,將提升老柏生副局長為局長。 譚俊榮稱,梁勵局長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對教育界有很大貢獻,特別在推動科學、智能、多元教學等,使本澳基礎教育在國際評估上有一定水平,他本人亦十分讚賞梁勵局長;他表示,由於梁勵在下月第二個星期榮休,教青局已有很好的計劃和部署,將提升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為局長。譚俊榮指,老柏生在教育界十分專業和有經驗,在過去的工作表現也很出色,相信能夠勝任;而副局長人選將與新任局長溝通,仍在內部躍升。 教青局舉辦「看現在,展未來」資訊科技教育展,向教育持份者分享前沿、創新的電子學習模式以及相關資訊;展覽推廣創新電子教學模式,以混合實境、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用作教學,提升教學素質。譚俊榮稱,教青局一直投放大量資源,讓本澳中小學生接觸新科技,對於日後發展智慧城市有很大的幫助。 展覽由即日起至2月3日期間於教育資源中心舉行,設有創新資訊平台,由教育創新體驗區、創客教育展示區、電腦教材製作區及視聽教材製作區組成,向教學人員分享創新的教學模式。

11/01/2018
1368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