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4)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1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下午5時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明(15)日下午3 時至6時行政長官將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施政報告》回答議員提問。
「2017海外僑領『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昨(13)日上午10時在悅蓉莊酒店宴會廳開幕,行政長官代表、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萬立駿,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等出席。 陳海帆致辭時稱,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不同種族及社群和諧共處地方。長久以來,世界各國不少歸僑在澳門生活、工作,成為澳門社會重要社群,對社會發展貢獻良多。在對外文化交往和經濟貿易中,歸僑更肩負橋樑角色,搭建起澳門與世界的交流平台,開拓了澳門的發展空間。今天,祖國規劃「一帶一路」宏偉藍圖,相信澳門以至世界各地的華僑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海帆續稱,特區政府已草擬《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初步建議,策劃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期望華僑華人將繼續發揮團結合作的力量,為「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高峰論壇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澳門歸僑總會聯合舉辦,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00人與會。僑聯主席萬立駿表示,希望港澳同胞以更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充分放大和提升港澳地理位置優越、資本雄厚、管理經驗豐富等優勢,將自身發展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機結合,為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港澳與內地交流、深化融入國家總體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表示,論壇邀請來自香港、澳門以及世界各地的海外僑領、專家學者出席,共同探討新時期的「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希望助力經濟創新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檔案館和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聯合申報的《漢文文書》(《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1886)》),列入國際級別的《世界記憶名錄》。文化局局長梁曉鳴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漢文文書》作為重要的本地史料,對澳門有著很多現實意義,可為青年的文化、藝術創作提供素材,如可利用《漢文文書》中的真實故事,創作一個劇集劇本,既有歷史根據,又有本地特色。他認為,《漢文文書》可讓青少年深入了解本地歷史,有助加強身份認同,未來當學者對《漢文文書》更深入研究後,或可與教育暨青年局研究將《漢文文書》編入中、小學教材。
《漢文文書》這批檔案是清代的官方中文文書,主要形成於18世紀中葉以迄19世紀中葉,即在中國清代乾隆初期到道光朝未期。其主體是澳門同知(明清時期官名,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每府設一至二人,無定員,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香山知縣及縣丞等地方官員在行使中國對澳門管治權的過程中,與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之間文書往來所形成的地方衙門檔案。 《漢文文書》檔案體現中國對澳門擁有領土和統治主權,對澳葡當局管治範圍的規定和限制;亦有澳葡當局給中國官憲關於各方面問題的呈稟和覆件;更有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狀況、人民生活、城市建設和商業貿易因而產生的各種賬目、信劄(關係密切者間往來信劄較公開言論更能反映書者真情實感,既具史料價值,又具藝術價值, 歷來受到藏家重視)、契約、合同等,反映當年在葡萄牙租居澳門的特殊情況下,清葡雙方的公務往來文書。 這批檔案如實地反映出當時的澳門在世界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中國對外貿易和交往的樞紐口岸,通過航運和其他交往,聯繫著英、法、俄、美、瑞典、荷蘭、丹麥、西班牙、日本、朝鮮、越南、文萊、菲律賓等諸國,成為洋船聚散之處,東西文化交匯中心。這批檔案與澳門檔案館館藏的澳門議事會(LealSenado,俗稱:市政廳)檔案全宗有著密切關係,是研究澳門歷史以至中外關係史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這是兩個集堅韌不屈、無私偉大、讓人致敬的人間故事。在全澳1,700多名智障人士中,同樣是65歲的高女士和魏女士,一位是三名重度智障人士的母親,另一位母親擔子稍輕,但她要照顧的兒子是重度肢體殘障人士。過去45年,兩位女士沒有放棄過當母親的責任,兩人的信念是,既然改變不了事實,倒不如積極面對人生。 澳門公務員職工會與澳門公務文職人員協會昨日聯合舉辦「公僕送愛心」活動,聯同澳門智耆之友協進會一眾社工及理事,家訪慰問兩戶智障「雙老家庭」,為她們的子女慶祝生日,席間高、魏兩女士的笑容告訴世人──這就是愛!
行政長官將於明天(14日)發表下年度《施政報告》,明年施政方針備受關注,尤其經歷8.23強颱風「天鴿」吹襲造成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後,重整內港、整治水患措施,全城關注,行政長官在會見團體聽取對明年施政意見及建議時,預示會有一專門章節,討論整治水患措施。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在辯論明年施政方針政策前繼續接見本澳社團,日前與轄下部門領導,先後接見民眾建澳聯盟及江門同鄉會,與兩團體的負責人會面,就公共行政改革、法律制度建設及民生事務等議題交換意見。 兩團體代表分別對行政法務施政範疇在推進電子政務發展、設定非政權性市政機構職能、加強跨部門協調、優化一站式服務流程、修訂公職法律制度,以及提升立法效率和重整街市等方面提出意見及建議。 陳海帆司長感謝兩團體一直對行政法務領域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剛結束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工作順利完成,實有賴各團體的積極參與及協助。行政法務領域會堅持「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繼續致力改善公共服務質素、提升立法效率,以及優化民生事務。未來一年,將繼續跟進設立符合《基本法》 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工作,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民生服務;亦會持續推出更多與民生相關的便民措施和網上服務申請;進一步簡化飲食牌照審批流程,加強審批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的應用,加快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並開展相關的立法工作;繼續與各團體合作舉辦更多普法識法的工作;按序推進公職法律制度的改革,為人員向上流動創造條件;持續完善集中立法統籌機制,回應社會發展的訴求;加強與社區團體的緊密聯繫和合作,為改善社區環境衛生和改善市政服務共同作出努力。
行政長官將於明(14)日發表下一年度《施政報告》,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明年的施政重點。街坊總會青委青年政策小組前天(周六)在街總大樓舉行「澳門青年對2018年施政報告的期望」問卷調查結果發布會。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青年認為政府於2018年施政的首五個重點工作範疇依次為交通(63.9%),醫療(63%),房屋(58.4%),社保及福利政策(46.4%)及文化教育(46.3%)。當中,交通問題連續兩年位列「青年最期望政府施政重點」首位。 研究小組對這次調查中青年最關注的交通、房屋、醫療和文化四方面提出建議。研究小組認為,交通問題 連續兩年位列青年最期望施政重點首位,證明交通問題 未被妥善解決,及至「水深火熱」階段。建議優化巴士路線,推進電召的士,加快落實輕軌以及盡快處理殭屍車及水浸車,還公共泊車位於民。 房屋政策方面,研究小組建議從增加公屋供應量及打擊炒賣行為兩個層面施政;醫療方面,建議政府加快醫療設備建設,並在明年啟動醫護人員培訓,應付社會對醫護需求,以及為未來離島醫院綜合設施的落成作準備。文化方面,研究小組認為近年國家有多項惠澳政策出台,建議政府繼續加強提升青年競爭力及擴展國際視野,讓青年能及早了解及提升自我。 街坊總會青委青年政策小組和澳門街區青年協會時事關注小組,於上月21日進行「澳門青年對2018年施政報告的期望」問卷,在全澳各區採用街坊總會電子問卷調查系統,街頭抽樣訪問1,086名18至45歲澳門青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今年年初曾表示,政府已明確於2019年落實全面最低工資,勞工事務局則於今(13)日起至12月27日,展開為期45日的《最低工資》法案公開諮詢。諮詢文本中指出,為了讓僱員獲得最基本的工資保障,防止工資過低,建議原則上最低工資適用於所有僱員,但同時諮詢大眾是否需設定豁免的範圍,當中包括家務工作僱員及殘障僱員等。
?「8.23」風災為本澳帶來嚴重生命財產損失,其中低漥地區地下停車場至少有6,500輛汽車遭水浸,雖然政府提出援助方案,但許多車主認為於事無補。昨日下午,「澳門維護水浸車權益聯盟」舉行記者會,代表200多名水浸車車主向政府提出賠償要求,包括以現金方式退回車輛所有稅項、將註銷車輛拍賣所得扣除行政費用後歸還車主等。 苦主代表梁先生表示,政府早前提出的援助方案,是變相強迫車主購買新車,才能獲得稅務減免,但對於購買二手車、或者根本無打算再買車的車主來說顯得於事無補。梁先生促請當局,為「8.23」風災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水浸車車主提供合理賠償。 「聯盟」亦指出,政府有必要盡快改革全澳停車場的防洪應急措施,為市民生命財產提供安全環境,包括:勒令公共停車場管理方交代「天鴿」風災的責任,並檢討全澳停車場的管理規章;督促公共停車場改進防災設施,在未有完善方案前不能向公眾開放,以嚴格保障市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