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公寓展示區於早前對外開放,社工局局長韓衛昨(21)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受訪時被問及長者公寓租金問題,他表示,長者公寓的對象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長者,在政府的五個房屋階梯中屬夾屋與私樓之間,屬第四階梯,較接近私人房屋,因此在對象上亦要與社屋及經經屋有所區分。他續稱,長者公寓所能提供的服務亦與一般私樓有所不同,長者公寓是對長者健康、預防跌倒及文娛康樂設施為目標,相信對長者的支援服務是優於一般私人樓宇。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在租金設計方面,韓衛表示,當局會考慮到現居住於唐樓的長者將單位出租後所能負擔得起,同時亦會考慮同面積單位的市場價格,從而在上述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因此當局目前仍在研究有關價格中。他又重申,長者公寓的真正落實是2024年,因此租金的定價亦要視乎市場的變化,目前誰也不能預測三年後的市場狀況,強調待當局計算清楚後,會適時作出公布。 亦有意見反映對長者公寓示範單位的洗手間、晾衫等設施感到不滿。韓衛回應表示,長者公寓設計難以滿足所有長者,但亦要與供應數量取得平衡,所以間隔上會有限制;他又稱,洗手間不設門檻是為了方便輪椅進出,裡面設有防水浸和抽濕設備,亦會鋪設防滑地磚,去水位的斜度亦可加快去水;而洗衣機亦有乾衣功能,相信可彌補晾衫問題。他又指,目前公眾看到的是示範單位,當局會持續聽取公眾意見,從而作出調整改善。 65歲以上長者有1.2萬人就業 電台時事節目昨(21)日探討有關優化銀髮族生活問題,社工局局長韓衛、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和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總監林敏芝出席。 節目上有聽眾關注長者勞動力問題,蔡兆源表示,當局對於長者再就業的態度,是因應長者本身的意願,如長者有意願進入勞動市場,政府亦有就業上的轉介、培訓和諮詢等服務。他又指,本澳目前80,000多名的65歲以上長者中,約有1.2萬人左右仍在勞動市場工作,當中約有兩成是仍擔任經理、主管等專業人員職位,行業涉及旅遊、餐飲及物業管理。他又指,當局的長者社企服務剛完成審批,將在9月投入服務,當局會適時檢討計劃的成效。 節目中又有不少聽眾反映長者不諳智能電話操作,導致日常生活中遇上不便。韓衛表示,不少長者亦有參與當局的智能科技應用課程,而局方亦有要求所有前線的同事要有耐性教導及協助長者操作,例如申報健康碼和登記電子消費優惠等。他又呼籲市民協助家中長者融入科技發展,與時代一同進步。蔡兆源亦呼籲家人多給長者關懷,例如教他們使用手機,家人的親身教導總比報讀外面的課程要好。 另外,節目上亦有嘉賓提出長者公寓的設計構想是帶出銀髮產業。潘志明表示,銀髮產業是希望長者善用自己的積蓄,例如自費做物理治療、參與培訓、旅行等,能物有所值地達到改善健康,實踐個人願望的目的;而並非「謀住老人家啲錢」。林敏芝亦認為,本澳發展銀髮產業的道路正確,在衣食住行、教育、醫療上也可考慮,除了促進本澳產業多元,也能令長者的生活多元。
由澳門江門青年會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2周年」澳門五邑青年文化節,將於7月31日及8月1日一連兩天假氹仔花城公園側空地舉行。主辦單位昨(21)日假澳門江門同鄉會會址舉行發布會,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兼活動籌委會顧問夏俊英,理事長兼活動籌委會主席曾錦培,監事長兼活動籌委會副主席黎正文,秘書長兼活動籌委會副主席麥家寶等出席介紹活動情況。 會長及活動籌委會顧問夏俊英表示,活動內容包含圖片展、攤位遊戲、歌舞表演等,希望通過活動與互動環節,提升大眾尤其年輕人對五邑(江門)地區文化的深度認知,增強家國情懷,並藉活動平台,讓年輕人展現潜能,多認識兩地世遺文化。並共同見證澳門特區政府在「一國兩制」下所取得的傲人佳績。 夏俊英表示,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慶典活動,如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暨開平澳門青年交流活動、中國共產黨情繫濠江故事分享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家國情懷有獎問答活動等,務求讓全澳市民再次加深市民的愛國愛澳情懷,共同見證及分享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月1 日國慶以及澳門回歸的喜悅。 曾錦培稱,澳門五邑青年文化節通過圖片展、攤位遊戲、歌舞表演等節目讓本澳市民了解到祖國與澳門特區的發展情況、加深市民對國家及澳門特區發展的認識,讓市民了解澳門的繁榮進步與祖國緊密相連。
為響應文化局主辦辦的「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 」,澳娛綜合度假公司與澳門本地八位優秀藝術家合作舉辦名為「藝.創.新境」系列展覽,開幕式昨(21)日假澳門新葡京酒店舉行,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左祥華,葡萄牙駐澳門及香港總領事館教育及文化副領事夏祖堯,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奧娛綜合常務董事梁安琪,以及六位參展藝術家馬若龍,吳衛鳴,君士坦丁,馬維斯,霍凱盛及蔡國傑共同主禮。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展覽系列包含「繾綣中西一澳門本地名師藝術展」及「遊園世外一劉慧德藝術展」,為期四個月,由即日起至10月31日分別在澳門新葡京酒店及即將開業的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舉行,為觀眾呈現具澳門本地特色的藝術場景和文化遺產。 「繾綣中西一澳門本地名師藝術展」的主題圍繞「中西共融」,展出七位澳門本地藝術家:君士坦丁、蔡國傑、霍凱盛、馬若龍、馬維斯、蘇樹輝及吳衛鳴的藝術創作,包括他們特別為上葡京度身製作,以中西薈萃為主題的藝術品,7月21日至8月31日在澳門新葡京酒店展出,10月1日至10月31日在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展出。 另一主題展覽「遊園世外—劉慧德藝術展」將展出澳門本地藝術家劉慧德一系列的陶瓷雕塑及裝置藝術作品,分別在9月1日至9月31日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展出,以及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澳門展出新葡京酒店展出。 澳娛綜合常務董事梁安琪表示,澳娛植根澳門,一直積極開展澳門各項文化文藝活動,同時十分重視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澳娛期望通過多維度、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傳播與創新,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結合澳門中西文化匯聚的優勢,致力提升澳門「世遺名城」的美譽。
【本報記者梁雄業】先鋒廟值理會指廟宇多次受水浸影響,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昨日表示,先鋒廟地處低窪地區,局方每每在風季來臨前都會主動提醒廟宇負責人加強防範水浸,並會定期與負責人溝通及巡查廟宇。有意見指先鋒廟的防水閘作用不大,穆欣欣指會持續聽取廟方意見。 另外,就鄭家大屋修復進度,穆欣欣指已開展修復程序,有意見指應為鄭家大屋建造加固牆,穆欣欣指該道路較窄,建牆亦不利通風,認為不適合建造加固牆,但可以在該道路增設減速丘及減速提示牌。 有意見指應為鄭家大屋建造加固牆,穆欣欣稱該道路較窄,建牆亦不利通風,認為不適合建造加固牆。 (梁雄業攝)
衛生局醫療資訊系統昨(21)日上午9時左右出現故障,仁伯爵綜合醫院及各衛生中心的門診服務,以及部分新冠疫苗接種站的服務受到影響。衛生局表示,有關故障是由於門診預約資料檢索部分出現異常,導致系統查詢相關資料非常緩慢,經技術人員搶修後,系統已於中午1時左右恢復正常。故障事件並沒有造成資料的洩漏或遺失。 衛生局已啟動應急預案處理受影響的各項服務,並對事件引致市民不便表示歉意。相關服務中受影響人士,可按如下安排取得原預約服務:新冠疫苗接種服務:無法完成疫苗接種的市民,可持原有預約憑證,4日內到原預約機構接種,無須重新預約;仁伯爵綜合醫院門診服務:工作人員將於4個工作日內通知受影響病人新的門診日期安排,如有查詢請致電8390 6000;各衛生中心及衛生站門診服務:工作人員將以電話或短訊方式通知受影響病人新的門診日期安排,如有查詢請致電所屬衛生中心或衛生站。 衛生局醫療資訊系統昨日上午出現故障,部分服務受影響。 (資料圖片)
近日內地河南省的「千年一遇」暴雨成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由於特殊氣候因素和地理條件互相影響,造成此次全省範圍強降雨,多個地方降雨量突破有史以來最高記錄,通訊及交通運輸受阻,逾120 萬人受災,僅在鄭州市就導致25人死亡。面對災情,當地政府應急部門及解放軍官兵投入救援搶險工作,而內地大型科網公司亦紛紛捐款救災,以及在網上開通暴雨互助通道、直播各地險情,讓群眾發布求助需求和具體位置、及時得知險情,用科技的力量凝聚社會合力,支援受災地區。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澳門社會一直心繫祖國,澳門人民與內地同胞血脈相連,紅十字會、大型企業、熱心市民等紛紛撥款解囊,助解災區燃眉之急。而另一方面,有一小部分人在網絡上對今次暴雨災情冷嘲熱諷,對死難者毫無同情之心,甚至轉發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消息,實在令人齒冷,市民應當引以為戒。 俗語有雲「欺山莫欺水」, 毋庸諱言, 澳門是一個飽受洪澇水浸困擾的城市。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愈來愈頻密,從2017 年的世紀風災「天鴿」,再到上個月一場打破70年降雨記錄的大暴雨,都在提醒我們不可輕視自然災害的可怕後果。歷任各屆特區政府一直都將治理水患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然而由於天然地形的制約,以及往日舊區渠網缺乏科學規劃設計,造成低窪地區常年受海水倒灌和降雨水浸影響,社區經濟發展受阻,當地居民難免會有「被放棄」之感。 雖然有種種客觀影響因素造成治水困難,當局仍然想方設法開展各類型水利工程,實事求是地一點點解決問題,包括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設施、改善排水渠網等措施,到底是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具體成效仍有待時間考驗觀察。公眾監督當局治水工作的同時,亦應理性思考、建言獻策,並且愛護渠網、減少淤塞,留意各種天氣及民防預警信號,將洪澇災害可能性減至最低。
繼上周四(15日)破獲涉嫌操縱內地未成年少女到澳門賣淫案件後,司警近日再查獲一宗同類案件,本周一(17日)在路氹某酒店客房拘捕一名涉案內地男子,同時截獲兩名涉嫌賣淫的內地女子,其中一人年僅17歲。警方相信,涉案的犯罪集團已運作至少約半年,而本案件得以揭發,全因路氹城某酒店檢舉。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內地男子姓徐,43歲,無業,涉嫌淫媒及作未成年人之淫媒罪被移交檢察院處理。兩名涉嫌賣淫內地女子分別姓陳,17歲,無業;姓李,35 歲,報稱售貨員。 酒店檢舉引警方關注司警表示,早前接獲路氹城某酒店透過檢察院的檢舉,指懷疑有人在酒店從事賣淫活動,經調查鎖定目標。本月17日淩晨,涉案三人一同經關閘入境,並入住路氹某酒店房,其後陳女及李女到多間酒店拉客。一直監視的司警發現,未成年的陳女曾進入一間酒店房懷疑賣淫性交易。至19日早上,司警在該酒店房內拘捕徐某、陳女和李女,並起出123個安全套,300 多張賣淫宣傳單張,以及約8,000 元現金。 陳女及李女向司警承認賣淫,供稱每次收1,200至1,500港元「肉金」,兩人至今分別賺取數千元,以及向徐某給予合共2,200元作佣金。而涉案淫媒徐某則拒絕合作。司警調查後初步排除案件涉販賣人口,正進一步跟進具體運作時間及不法利益等。
澳門海關於本月19日破獲一宗偷渡案件,一艘快艇於內地海域懷疑因進行不法活動而被珠海公安船隻追截,快艇逃至澳門竹灣海灘時強行搶灘登岸,澳門海關派員追截,最終成功截獲涉案人士。行動中拘捕兩名內地男子,包括一名懷疑蛇頭及一名非法入境者,海關依法向檢察院作出檢舉。 案發日中午,澳門海關接獲珠海公安透過聯絡機制通報,有一艘快艇懷疑進行不法活動而逃避執法人員截查及向澳門海域方向高速逃走。海關透過海域智能監控系統發現該艘快艇,立即調派巡邏快艇、沿岸巡邏關員及無人機小隊趕赴現場進行追截,快艇為逃避追截強行衝上竹灣海灘。船上有兩名人士,其中一人棄船逃走。關員到場後在快艇上當場截獲一名懷疑蛇頭,隨後亦成功在竹灣酒店附近截獲另一名逃走人士。經查問,兩人均未能出示有效逗留澳門的身份證明文件,並報稱因逃避珠海公安船隻追截而進入澳門海域,試圖經竹灣海灘登岸。其中一人聲稱在強行登岸過程中受傷,故關員將其轉交消防人員送往醫院治理。 行動期間,關員按照防疫工作指引,對兩人進行體溫檢測及做好一切防護措施。 兩名涉案人士均來自廣東,年齡分別為32歲和23歲。經調查,該名懷疑蛇頭涉嫌觸犯「協助」罪,另一人則為非法入境者,海關依法向檢察院作出檢舉。 澳門海關透過與鄰近地區的聯絡機制合作執法,配合科技手段,加強打擊非法出入境活動,以維護社會治安及本澳的防疫成果。海關呼籲,市民如發現懷疑非法出入境活動,請即致電24小時舉報熱線:2896 5001與海關聯絡。 行動中截獲的內地快艇。(澳門海關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梁啟迪】一名本地無業男子涉嫌以貼街招及網上發文形式,詆譭和誹謗一名參與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現任女議員。 司警人員日前到其住所調查,期間該名男子情緒激動並極度不合作,及後又於網上社交平台發布誹謗及侮辱司警局的文章。該名男子最終被拘捕,除被控告一項「公開及詆毁」罪外、還加控一項「侵犯行使公共當局權力之法人」罪、不法之錄製品及照片罪。 該名嫌犯姓陳,48歲,澳門居民,無業。案情指,司警於周日(18日)接獲一名參選本屆立法會選舉的現任女議員舉報,指被人於網上社交平台發布一些針對她的誹謗言論,並在本澳三個公共地方張貼誹謗她的街招。經翻查天眼及分析網上有關資料後,司警鎖定嫌犯身份陳某。司警又發現陳某於本月17日凌晨3時,在社交平台的私人專頁發布針對該名議員的誹謗文章,並分享到「爆料」專頁。翌日凌晨,陳某先後到南灣區的巴士站和行人天橋,以及北區的巴士站,合共三個地方張貼針對該名議員的誹謗街招,內容與網上貼文大致相同。 司警前(20)日到陳某位於青洲的住所進行搜證,起出四份共16張與涉案街招內容完全相同的紙張,以及用以製作街招的電腦設備,因此將陳某帶返司警局進行調查。經詢問之下,陳某承認在社交平台發布有關文章,但否認曾張貼街招。司警經調查後表示,強烈跡象顯示陳某曾向該名議員作出公開詆毁的行為。 此外,司警指,陳某在司警人員到其住所搜證期間表現得情緒激動及極度不合作,並以人身安全作威脅警員,司警隨即安排談判小組到場安撫其情緒,唯最終陳某仍不合作,期間又拍攝司警人員,但在司警要求下仍不願意刪除有關照片。及後陳某又在兩個社交平台群組發布誹謗及侮辱司警局的文章,內容提及司警局以黑社會手段侵犯其手機和住所,對其造成滋擾,指司警局徇私枉法。其中兩則貼文更附有司警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的照片,照片上附有「黑社會」字眼。 司警指有關言論毫無事實根據,並侵犯了司警局的公信力、局方以及局方人員的廉潔及專業形象,影響他人對司警局的人格、觀感和看法,因此追究陳某的刑責。而陳某亦承認作出誹謗及侮辱行為,稍後將被移送檢察院偵辦。 司警指陳某有關言論毫無事實根據,侵犯司警局的公信力及廉潔專業形象。 (梁啟迪攝)
【本報記者梁啟迪】「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不斷,一名本澳男子近日接到自稱是其「女婿」電話,聲稱於內地召妓被捕,更求情要求外父不要告知家人。事主最終損失六萬元人民幣「保釋金」,司警現正調查案件。 被騙事主62歲,本澳居民,退休人士。本月19日晚上7時許接獲一個陌生來電,對方稱呼事主為「阿爸」,由於其聲線與女婿相似,事主便不虞有詐,「女婿」見水魚上釣聲稱更換了新電話號碼,其後便掛線。翌日早上,「女婿」再致電「外父」,自稱在內地召妓被捕,要求借六萬元人民幣作「保釋金」,並求情希望事主不要告知家人。信以為真的事主遂按指示到氹仔某押店匯款六萬元人民幣至指定的內地銀行賬戶,匯款後「女婿」便失去影蹤。 一直收不到進一步消息的事主開始覺得可疑, 於是致電真女婿的舊電話號碼,才驚覺真女婿一直在家中睡覺, 最近亦無到內地。痛失六萬元人民幣的事主最終無奈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市民慎防電話詐騙案,遇到陌生來電要提高警惕。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