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生效後,「一戶通」亦整合了多項政府服務,由法律生效前37項增加至60項服務。其中在社會房屋恆常申請方面,社屋申請人完成申請「一戶通」賬戶後,透過社屋申請專頁,登入家團代表及各成員的「一戶通」賬戶,便可在網上填妥申請表及上傳所需文件的電子檔。 操作簡便不受時空限制 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辦理在生證明,「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今年1月起增設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功能後,市民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操作過程簡便且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一戶通」辦理社保三項津貼 巿民可藉「一戶通」辦理社會保障制度三項津貼,包括結婚津貼、出生津貼和喪葬津貼、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以及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管理子賬戶款項轉出,其中結婚津貼和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更可透過統一平台介面查詢申請進度。 另外,房地產中介業務、分層建築物管理商業業務網上申請之登入賬戶,統一以「一戶通」賬戶登入,並將改為發出電子准照。 社會房屋申請人完成申請「一戶通」賬戶後,透過社屋申請專頁登入家團代表及各成員「一戶通」賬戶,便可在網上填妥申請表及上傳所需文件電子檔。(行政公職局圖片)
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認為,「一戶通」的發展為政府發展電子政務踏出重要一步,特別在疫情下為居民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他期望日後有更多服務申辧可透過「一戶通」辦理,例如社團申請續期;在促進G2B方面,亦可以跟更多公共事業機構、銀行等進行整合,「一戶通」做到「一窗式」申辦各項手續。 電子簽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黃承發又關注到促進電子簽名和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發展,特別是人臉識別使用方面,他指出,現時不少國家及地區已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而相比促進電子簽名的應用,他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更容易為本地居民接受,居民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彈性亦更大。他期望在本澳個人私隱法律的配合之下,人臉識別技術在本澳的應用可以更廣泛。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資委、銀保監會、外管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兩南公司早前於農曆新年前表示,會爭取確保春節期間本澳活豬供應穩定,以及批發價不調升。
昨(16)日是大年初五,農曆新年假期最後一天,不少市民都趁天氣和暖晴朗,與親朋好友結伴出行「轉大運」,石排灣郊野公園就成為了一家大細踏青郊遊好去處,不少市民更專程探訪2019年「逃出」青洲屠房的小牛(科爾沁牛),有市民表示,牛年新春專程前來看望「牛牛」,祈望在新一年順順利利、疫情盡快過去。
司法警察局為預防農曆新年期間罪案發生,持續執行由警察總局統籌的冬防行動,於本澳各區進行防罪巡查,亦派出刑偵人員到工業大廈及勞工宿舍宣傳防罪,提醒工廈管理人員及外地僱員做好防罪措施,勿讓不法份子有機可乘。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中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表示,選管會成立至今已一個多月,期間召開了多次會議,並積極約見多個不同範疇部門,共商優化各項選務工作,當中包括與衛生部門展開緊密聯繫,探討有關選舉活動的防疫措施。 唐曉峰指出,今年選舉一大挑戰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就此,選管會已開始與衛生部門密切溝通,探討競選活動及投票日所需的防疫措施,倘若屆時本澳疫情仍然維持現況,則選舉相關的防疫措施將與現行的整體措施基本一致,進入投票地點或參加競選活動前需要測量體溫、全程佩戴口罩等,投票地點亦會設置消毒用品。選舉防疫措施會因應本澳疫情變化而作適當調整,衛生部門表示會全力協助選管會。 與廉署警方合作打擊違規選舉 選管會上周三(10日)舉行會議,會後主席唐曉峰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選管會與廉署就預防和打擊選舉違規和賄選行為交換了意見,未來一旦發現有相關情況,雙方會積極合作跟進處理,即時互通訊息;廉署日後亦會開通舉報熱線和平台,收集有關選舉的違規舉報和投訴個案。 就選票用紙方面,選管會和印務局已達成共識,主要考慮採用具較強和較快吸墨能力紙質,以減少廢票出現。選管會與治安警和司警局也共識將來若發現涉及選舉違規的行為時,相互間會即時溝通和跟進。 整體預算減少近一成 關於選舉預算方面,唐曉峰表示,選管會已初步編製和計算出立法會選舉整體預算為5,080多萬澳門元,較上屆減少約8.5%,需待行政長官批示落實和公布。 選管會將按選民申報的地址分配其所屬投票站,唐曉峰提醒選民如已搬遷或變更地址,就需及時更新選民登記地址,如此,選民獲分配的投票站才能與自己住處較近。選民如要更新選民登記地址,必須於5月31日或之前,選擇親臨行政公職局登記櫃台、透過自助服務機或選民登記網頁任一方式進行辦理。
《聘用外地僱員法》經修訂後去年10月起生效,新法規定來澳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本澳居民,須取得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並從澳門以外入境才可獲發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但續期的情況除外。外勞職業中介協會會長歐陽廣球表示,法案生效後加上疫情影響,收到愈來愈多僱主反映難聘請家傭,建議在疫情下彈性處理,容許在疫情期間終止勞動關係的外籍家傭沿用舊法,允許外籍家傭可在不離境情況下再接受其他僱主應聘。 歐陽廣球稱,現時內地家傭薪金要求一般在8,000澳門元,本地僱主較難負擔,且在住宿環境上內地條件都比澳門好,難以吸引內地家傭來澳工作。目前收到約300多名僱主反映在疫情期間較難聘請家傭,在人資緊張下建議政府在疫情期間彈性處理,考慮容許一些滯留在澳門,並與前僱主完約的外籍家傭不離境辦理「藍卡」。 澳門海外越南同胞協會會長楊忠德表示,目前約有27,000名越南外僱在本澳工作,當中七成從事家傭行業。《聘用外地僱員法》實施至今,因應東南亞地區疫情關係,約有3,000名越南外僱在合約完結後滯留本澳,無法返回原居地後再入境辦理「藍卡」。他憂慮情況持續會衍生社會治安隱患,希望政府疫情下可酌情處理相關情況,協會亦將繼續向越南政府爭取派機接載滯澳的越南人士回去。 歐陽廣球建議在疫情下彈性處理,允許外籍家傭可在不離境情況下再接受其他僱主應聘。
東南亞地區新冠疫情持續,來往本澳與相關地區航班仍然停頓,隨著疫情持續,不少外籍外僱在澳門工作合約完結後未能返回原居地,加上《新外僱法》規定,令他們無法在澳另覓新工作,單是滯澳越南籍外僱已約有人有意見憂慮長此下去會造成社區隱患。議員李靜儀認為,現時澳門本地人就業也不理想,未必能有空缺供滯澳外僱人士就業,冀政府與相關團體商議協助他們返回原居地。 《聘用外地僱員法》經修訂後於去年10月5日生效後,非澳門居民需從澳門以外入境才可獲發僱員身份逗留許可。惟因疫情關係及各國採取防疫措施,現時很多在本澳的外籍外僱既沒有工作,同時也無法返回原居地。李靜儀坦言,現時本澳的失業問題較嚴重,就業需求大,即使本地人也難找工作,對於解決外籍外僱就業上相對較困難,希望政府未來可積極與相關團體商議,協助他們返回原居地。 李靜儀提到,本澳現時主要是就業不足的情況較多,很多服務業仍在放無薪假,失業還可透過申請失業救濟金、帶津培訓或轉介工作等方式協助,惟放無薪假導致收入減少的情況則較難處理。 隨著疫情持續,不少外籍外僱在澳門合約完結後未能返回原居地。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