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詐騙日前又現新招,歹徒冒稱快遞公司職員,訛稱丟失快遞包裹,願賠償人民幣100元,取得事主信任後,歹徒再要求事主「逆向轉賬」元才可取得賠償。一名在澳就讀大學內地女生,最終被騙去近20,000元人民幣。 司警昨(15)日在新聞發布會通報案情稱,女事主18歲,內地居民,現時在本澳就讀大學。 事主於本月12日,手機收到自稱「速遞公司」的職員來電,對方訛稱公司因寄失其速遞包裹,會賠償100元人民幣,要求事主加其QQ賬號,以便辦理相關手續。 電騙新招「逆向轉賬」 事主信以為真,便按指示加其QQ賬號,及後「速遞公司」職員訛稱需要「逆向轉賬」審批才可獲取有關賠償費,要求先匯款9,999元人民幣到指定內地銀行賬戶,聲稱審批成功便會將「逆向轉賬」9,999元連100元賠償金一起歸還。 款項被凍結要求再存款「解凍」 事主於當日下午到本澳某銀行轉賬到對方指定內地銀行賬戶,但有關款項卻遲遲未有歸還。事主覺得可疑後於是再次聯絡該「速遞公司」職員,要求對方退回9,999元,卻被告知有關款項已被凍結,必須再存9,999元人民幣才可「解凍」。 事主當時因心急欲追回款項,竟按指示再次轉賬,最終便因小失大;事後才恍然大悟,發現被騙後報警求助,事主報稱事件中損件近20,000元人民幣。 過去冒稱快遞公司職員電話詐騙案,騙徒多指事主寄出或待收包裹涉及犯罪,電話其後轉往「公安局」、「警官」、「檢察官」等人員聯絡溝通後,要事主將銀行存款轉到「安全賬戶」,檢查證明清白後歸還,最終被騙徒全部轉走。但現時歹徒又有新手法,冒稱快遞公司職員,藉詞賠償丟失快遞包裹,要事主「逆向轉賬」行騙。
又一宗「網上情緣」騙局,一名在本澳工作的33歲台灣女子,在網上結識一名「美軍」,雙方一拍即合。其後誤信「美軍」男友會郵寄50萬美元現金給她保管,台女不但沒收到美金,反而先後被騙去近71萬港元,台女知道被騙,報警求助,司警已接手調查。 事主是一名33歲台灣女子,現時在本澳一個康復團體任職外僱支援導師。她報稱今年5月上網期間認識一名自稱「美軍」男子,雙方一拍即合。「美軍」男友取得其信任後開始行騙,今年6月中聲稱會郵寄50萬美元現金給她保管,她按指示開設一個QQ賬號,隨後收到聲稱是航運公司的電郵,指需支付5,000美元運費。事主信以為真,匯款至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其後再繼續收到電郵,要求事主墊支清關費,事主再按指示先後三次共匯出30,000多美元到指定賬戶。 「美軍」男友見事主輕易受騙,於是進一步出手,今年7月向事主訛稱由於即將退役,需交付有關費用給軍隊。事主再次相信之下,先後五次再匯出38.6萬港元。「美軍」男友騙取事主近71萬港元後仍未有收手念頭,再以不同藉口索款,最終引起事主懷疑,騙徒立即「斷線」失聯,但事主先後共九次轉賬,損失折合71萬港元,司警接報後已展開調查,未有人被捕。 司警指一名在本澳復康團體工作的台灣女子,墮網上騙局被騙近71萬後報警。 (資料圖片)
一名無業女子墮網上投資虛擬貨幣騙局,開戶投資「賺錢」後,被誘只要加碼充值指定金額便可獲得雙人來回法國機票及獎金,女子最終被騙去17萬港元。 女事主45歲,本澳居民,無業。案情指,事主於今年6月上網期間認識一名男網友,其後雙方一直保持聯絡,男網友取得其信任後開始行騙,今年7月中介紹她一個虛擬貨幣投資應用程式。事主按指示下載程式,起初開戶小試牛刀注資12,000港元,不久後被告知賺了數千元。 其後男網友向事主表示,只要加碼充值到指定的金額,便可獲雙人來回法國機票及獎金,又稱加碼金額愈大,中獎機會愈高。事主信以為真,再充值16萬港元,但之後一直無下文,遲遲收不到獎金、機票,又無法提回投資款項,聯絡黑網友時發現已失聯。事主近日在朋友提醒下始覺被騙,於是向司警報案求助,報稱損失合共172,000港元。 一名女子誤信騙徒送出雙人來回法國機票及獎金,最終被騙去17萬港元後,報警求助。 (資料圖片)
母親會聖約翰托兒所日前舉辦工作坊
澳門明愛年度慈善活動之一「2020金曲粵韻慈善晚會」於9月12日晚上假萬豪軒酒家舉行。
出席國慶酒會或社團飲宴將需要接受核酸檢測!
「第6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11月19日至22日舉行,共分六場事事,而所有外地的車手及所有隨行人員入境時必須嚴格遵守本澳的防疫措施,入境後需要進行14天醫學觀察。
在昨(14)日舉行的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有傳媒問到政府對於12月上旬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國慶酒會以及學生上學等核酸檢測要求標準。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昨(14)日表示,截至昨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169日無本地病例報告。
隸屬行政長官轄下的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任期兩年,至今年8月31日屆滿,其後沒有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