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來,不時聽到有市民反映澳門交通塞車、巴士班次不足、司機服務態度有待改善等,坊間期望透過政府與兩間巴士公司間的合同,設定規條進行實質上的優化。
特區政府與兩巴士公司所訂立的「巴士服務公證合同」,將於今年12 月31 日屆滿。
對於餵飼流浪動物是否觸犯《動保法》「遺棄動物」罪的爭議,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上周五(11日)表示對此法律觀點有所保留,會要求市政署作進一步研究。他認為這個問題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從源頭減少澳門流浪動物的存在。 市政署早前回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澳門現階段不具備推行「流浪動物捕捉、絕育、放回計劃」(TNR計劃)的條件,且長期餵飼流浪動物本質與放養動物無異,有機會被檢控「遺棄動物」罪,有關言論引發不少爭議。 「餵飼流浪動物是出於愛心」 張永春11日表示,澳門地方小,受現實條件限制,不容易處理流浪動物絕育放回事宜,TNR計劃未必能解決問題,政府和民間對動物保護的理念是一致的,強調餵飼流浪動物的善心人士,出發點是希望幫助流浪動物,並非動物飼主,不符合刑事或行政違法行為中所需的主觀和客觀前提條件。 源頭減少浪浪 極需民眾配合 至於市政署現時對無人領養的流浪動物採取人道毀滅方式,是否與動物保護背道而馳,張永春僅表示,現時市政署對流浪動物處理是有法律依據。他強調現時政府還是極需要民間力量協助,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數目,尤其是對遺棄動物的懲治,更需要靠居民配合。
負責供澳活豬的兩南公司早前表示,各地豬價高企,公司長期需補貼出口企業才能維持供澳活豬正常,指這舉非長久之計,加價壓力一直存在。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上周五(11日)回應時稱,市政署持續就活豬價格與兩南公司溝通,目前仍希望對方體諒,維持來貨價不變。但他指如果活豬價格持續波動,會再與兩南公司及豬販商討。 (資料圖片)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上周五(11日)出席行政會記者會,被問及本澳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的關係時指出,澳門的政治體制行之有效,行政、立法和司法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約」,而重點是「配合」,認為有關制度自澳門特區成立後相當清晰,對社會發展及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至於「三權分立」在澳門有沒有存在過?張永春回應稱,按《基本法》規定,本澳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各有權限,社會對行政主導認知清晰。 行政會上周五完成討論《修改〈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法律草案及《修改〈禁止不法生產、販賣和吸食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禁毒法)法律草案,法案將送立法會審議。其中《修改〈警察總局〉》法律草案為配合《民防法律制度》 的施行,增訂內容包括修改警察總局在執行民防職責方面的權限;完善有關資料處理規定,為警察總局執行警務及民防行動時,合法取得數據資料提供法律依據;以及修改對警察總局局長聯合行動職權的規定,特別是在民防活動中動用保安部隊、保安部門以及輔助實體的職權。 另外,張永春亦被問到公務員明年是否凍薪的問題。他表示,公務員調薪由薪酬評議會負責,有關報告快要完成,有消息會公布。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上周五回應有關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的關係。(吳泳欣攝)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首輪課程已於上周五(11日)截止報名,勞工局指共619人已完成資格審核,涉及275家企業及187名自由職業者,完成資格審核後已前往院校網頁報讀課程共有452人。 因應巿場需求,勞工局從本月起為合資格僱主所推薦的僱員及自由職業者推出「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每月推出課程接受報名,首輪課程共提供2,570個培訓名額,由上周一至周五(9月7日至11日)接受報名,有關課程安排於本月陸續開課。 為提高在職培訓的效果,學員出席全數課堂並參加課程考核後,相關津貼受益人可獲發培訓津貼,金額為每名學員5,000元,因此,學員需依時出席課程,並預留足夠時間前往上課地點。倘於一節課內遲到15分鐘或以上,將視為缺勤,並會影響津貼發放。另外,為今年1月1日或之後因勞動關終止而失業的居民,以及2020年完成高等教育課程且非受僱居民推出的「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由今(14)日至18日接受報名。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首輪課程已有619人完成資格審核。(勞工局提供圖片)
第6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11月19日至22日舉行,大賽車組委會賽事專責小組組長鍾國榮表示,預計今年會舉辦六至七場賽事,包括:澳門格蘭披治方程式大賽、澳門GT盃、澳門東望洋大賽、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第54屆大賽、澳門房車盃及大灣區GT盃。三級方程式一向是大賽車的重點賽事,今年有些車手因為疫情未能來澳,因此大會暫時決定以四級方程式代表今年的賽事。 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上周五(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屆賽事籌備情況及賽事內容,其中,澳門GT盃分別由GT3及GT4兩個規格的戰車組成,參賽車手將會於中國超級跑車賽及太平洋GT盃中挑選出來,與本澳車手同場較技,本屆澳門東望洋大賽將採用TCR規格,參賽車手將由亞洲TCR及太平洋2.0T賽事中挑選,同時亦會有本地車手參加,而澳門房車盃將會延續去年,由兩個組別1,600cc渦輪增壓及1,950cc以上組別同場作賽,而其他賽事的具體安排將會適時再作公布。 歐美車手佔少數 主要出戰格電 體育局在新聞發布會後補充,預計參加本屆大賽車的200名車手當中,大部分均來自內地、亞洲地區、香港及澳門,而來自外地或歐美的車手,主要是參加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只佔當中很少部分,而車手的隨隊工作人員人數亦必須控制於最少的數量。 外地車手須隔離醫觀14天 來自外地車手及所有隨行人員入境時必須嚴格遵守本澳的防疫措施,出發來澳前必須出示由當地認可檢測機構發出的有效核酸陰性報告才可登機,抵澳後將直接送往指定地點進行14天醫學觀察,如14天觀察期內未有確診新型觀狀病毒肺炎,才可獲准參賽。在賽事期間,亦必須遵守本澳衛生當局發出的防疫指引。 當局為確保賽事能在安全情況下進行,已預備多個後備方案,會根據衛生部門發出的指引適時就賽事作出防疫安排。 市民︰望政府做好防疫工作 而對於大賽車照常舉辦,市民洪生表示,如果政府在防疫上把關得好,做好防疫工作,相信令到澳門再次出現疫情的機會不大,亦認為大賽車舉辦能為澳門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至少可以吸引更多旅客來澳。但亦有市民指不宜舉行,怕會為本澳帶來第三波疫情。 大賽車組委會賽事專責組組長鍾國榮指,第67屆澳格蘭披治大賽車計劃舉辦六至七場賽事。(李浩遠攝) 今年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上周五 (日) 舉行新聞發會,宣布賽事內容。(李浩遠攝)
體育局局長及大賽車組委會協調員潘永權上周五(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原先有就冠名贊助公開招標,但考慮到今屆賽事與過去有很大差別,以公平考量,取消公開招標,亦不會有冠名贊助。本屆賽事開支預算約為2.5億澳門元,比去屆少約2,000萬澳門元。 票價不變下周一起發售 本屆票價方面將維持不變,門票將於下周一(21日)起發售,首兩日練習日票價為50元,其後兩日門票為400元至1,000元,本澳、香港和內地共設17個銷售點,現場亦增設自助購票機,並採取電子閘門和電子手帶的方式入場。賽事期間的銷售攤位於今天(14日)至25日接受申請。 第一階段的重鋪跑道工作已於8月份完成,第二階段重鋪工作,將於10月5日至7日展開,工程主要重鋪友誼大馬路由海立方至漁翁彎之間的路段。 為方便市民出行,賽事期間將繼續於葡京酒店和加思欄天橋之間的區域安裝臨時行人天橋,以連接亞馬喇圓形地及市中心地帶。此外,沿賽道的路口和鄰近建築物的出入口安裝的防撞欄活動閘門總數量將增至156組,令公共道路能於賽事結束後盡快開放。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本屆賽事開支預算約為2.5億澳門元,比去屆少約2,000萬澳門元。(李浩遠攝)
第6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11月19日至22日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當局已知會車手,最壞情況須在澳門接受隔離醫學觀察14日,如本澳和外國疫情向好,希望入境政策可逐步放寬;現時本澳亦有機制允許對澳門公共利益有影響的外國人,實行豁免措施讓其入境。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很有信心第6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可順利舉行。對於外國車手來澳作賽可能需要接受醫觀,他表示,部分車手表示願意接受隔離,特別在電單車方面,國際上的公路賽事基本上已停頓,難得澳門堅持續辦賽事,車手在條件許可下仍希望來澳作賽,但暫時不會公布車手名字,因不想給車手壓力。他強調,所有情況有待車手起程來澳一刻,才能確定有關安排,所以大會已準備了不同預案。 至於車手醫觀費用由誰承擔?潘永權指,只要他們有誠意來澳作賽,當局希望盡可能支援車手,現時正在商談中,有消息會盡快向外公布。他又指,如果有車手在隔離期間對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將按衛生局的指引處理,如禁止參賽等,惟他相信如車手染疫,不會將其即時送離本澳。另外,當局計劃設置比過往少的觀眾席座位,以分散觀眾密度。 社文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當局已知會車手,最壞情況須在澳門接受隔離醫學觀察14日。(李浩遠攝)
「戰爭開始時,我的鬍子是案主謀,以及綁架殺害六名英國與澳洲公民的恐怖分矛盾的是,促成和談及毀滅和談的,恰恰可能黑色的,現在我鬍子全白了,戰爭還沒結束」。長達19年的阿富汗戰爭,隨著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民兵組織舉行的首次會談,似乎出現了和平的希望,包括聯合國、北約、中國都表態支持雙方良性互動,開展和平進程。而居中斡旋的美國,也似乎將此視為支持特朗普連任的政績。但是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做為美國與塔利班和解的延續,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本應於今年3月開展會談,由於雙方就互釋囚犯的問題沒有共識,因此拖延至今。為了取得進展,阿富汗政府做出極大讓步,2月底至今至少釋放數千名塔利班恐怖分子,其中就包括400名塔利班核心分子,2017年月造成90人死亡的喀布爾使館區爆炸案主謀,以及綁架殺害六名英國與澳洲公民的恐怖分子都在其中。要知道,當初這些人製造的傷痛未能癒合,如今因為政治問題獲得釋放,可以說是國家級越獄。 骨幹成員獲釋後,談判勢必倒向塔利班一方,因為雙方目前仍未停火,甚至在談判前五天,阿富汗第一副總統車隊還遭遇嚴重襲擊,雖然塔利班立刻出面否認涉案,仍然顯示了塔利班或政府軍內部有人並不希望和解。事實上,許多阿富汗人也不看好這次和談,因為他們看不出塔利班有改變的可能,和談的開展反讓他們更加焦慮與擔心。 這次談判要談的都是大問題,是如何建立政治體系與行政架構的大範圍問題,牽涉到立國的教義即弱勢照顧、女性權益等等複雜問題,這些事情都無法靠著對和平的企盼來解決。 矛盾的是,促成和談及毀滅和談的,恰恰可能是同一個原因-美國撤軍。一方面美國為了撤軍努力塑造和平氛圍,一方面也正因為美軍即將撤離,更給了塔利班不需要妥協的理由。這場和談從一開始就以阿富汗政府讓步為前提,如何能有結果? 確實,阿富汗與塔利班都厭倦了長年的戰鬥,但蓄意謀劃出的和平,並非真正的和平,而是最危險的和平。何況這還是一宗以美國撤軍為本位的戲碼,特朗普為了兌現競選支票而倉促撤軍,宛如1989年蘇聯撤軍的翻版,其結果就是民兵極端化與「9.11」恐襲事件。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如今的阿富汗和談就有這樣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