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30)日施政報告保安司範疇辯論會上,議員林倫偉關注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 是否有修改空間。
立法會昨(30) 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辯論保安領域2021年度施政方針政策。
立法會昨(30)日舉行施政報告保安司範疇施政辯論。
立法會昨(30)日舉行全體會議,就明年度保安施政方針進行辯論。
環保局於今年上半年表示,將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製餐盒,餐碗、杯及餐碟至本澳。昨日特區政府《公報》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自明(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一次性發泡膠製飯盒、餐碗、杯餐碟進口及轉運。有食肆負責人表示會接受,但往後打算改用塑膠飯盒。環保人士批評政府未有就新措施向食肆提供替代方案,令新措施只是多此一舉,無助本澳「減塑」。 自從特區政府釋出有關消息後,餐飲業界亦開始尋找各自的替代方案。然而並非所有業者選擇改用環保物料餐盒,亦有人決定以塑膠盒取代。 燒味店老闆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待手頭上的發泡膠盒用光後,便會改用塑膠盒,至於成本方面,他則指平均每個塑膠盒比發泡膠盒「貴幾毫子」,一箱塑膠盒則比發泡膠盒貴幾十元;但笑言食物不會因此加價,「加價你都唔買啦。」雖然成本上漲,不過李先生稱,生意仍要照做,只好默默接受。 有類似打算的不止李先生一人。有壽司店負責人亦表示打算改用塑膠盒,但不知道發泡膠盒與塑膠盒同為即棄物料,又有何分別。她又向記者表示,不清楚政府禁止進口發泡膠盒的用意,但都會順從政府意思。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曾表示,相信雖然短期內會令業界經營成本上升,但經過客戶的適應、供貨來源競爭的調節,很快地經營成本會回到業界所接受的水平。 環保人士憂無助減塑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雖同意環保局的減塑初衷,然而局方管制發泡膠盒進口及轉運,卻沒有提供替代方案,食店只好轉用次一級便宜的塑膠盒;然而塑膠盒使用後也是不可回收的廢物,令禁止發泡膠盒進口的操作上有如「做騷」,甚至多此一舉,實際作用不大。 他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多以宏觀角度著手,取消發泡膠盒的同時,提倡使用可降解的環保盛載器皿,或同時禁用塑膠盒,都是可行方案。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曾於今年8月表示,當局已著手準備研究發泡膠盒用量、入口情況及替代方案的前期工作,從而希望令計劃實施時更為順利。他續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要分階段落實才會成功,當局往後亦會再研究其他一次性塑膠產品的優先處理順序,並強調會因應社會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逐步推動。
本澳由今(1)日起放寛事先獲批的外國人士入境。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現時共收到84宗申請,涉及102人,目前有六人被批准,其餘人士仍在審批或補交文件中。 在昨(30)日舉行的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上,梁亦好表示,申請人士中有26人為本澳居民的配偶或子女、56人為持藍卡人士、20人屬學生或其他類別人士。 本澳12月起放寛入境至事先獲批的非中國籍人士。非中國籍人士或14天內曾到外國的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居民,在證明進入澳門符合澳門特區公共利益,尤其是防治疾病、緊急救援以及維持澳門特區正常運作或居民生活所需的例外情況,可申請豁免入境限制。 若在入境本澳前在內地逗留連續超過14天的非中國籍人士亦可申請入境,包括澳門居民的配偶或子女、已取得外僱逗留許可或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人士、以及已取得或有條件取得逗留許可的隨行家屬、已取得居留許可人士、已獲澳門高等教育學校錄取的學生,以及來澳參與重要商務學術或專業活動人士。
由澳門江門青年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第六屆「 我眼中的澳門 」徵文比賽已於日前完成作品評審工作,從超過870份投稿中選出60份獲獎作品,頒獎禮於前天(周日)舉行,為獲獎作品的創作者頒發相應獎項。江門青年會表示,希望透過活動鼓勵青少年多關心和了解澳門,尤其是疫情期間的人和事,積極抒發面對疫情的感想,宣揚正能量。 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鄭安庭致辭表示,江門青年會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愛國、愛澳、愛鄉精神,配合特區政府開展各項會務工作,持續舉辦多項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致力協助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我眼中的澳門 」系列徵文比賽自2014年舉辦以來,一直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每年收到的徵文作品數量不斷增加,寫作質量亦持續提高。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澳門社會各界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此亦期望藉舉辦今屆活動,鼓勵青少年多關注澳門在抗疫期間的人和事,並結合社會實況積極抒發面對疫情的感想,宣揚正能量。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昨(30)日表示,聖誕臨近,近日由外地回澳人士增多,過往每日由高風險地區回澳人士約有50至100人,而前日則有接近200人回澳,不能排除有人在隔離期間發病,出現輸入確診病例。他坦言,特區政府會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保障社區安全,請市民放心。 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昨日舉行記者會。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隨著外國學校陸續放假,有關人士主要經台灣轉機回澳,包括澳洲、英國、美國等地。而由於外國疫情較嚴重,回澳人士感染風險較高,會提醒口岸工作人員提高警惕。 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劉鳳池表示,現時本澳的隔離酒店仍能容納回澳人士數量,會視乎情況再物色合適的隔離酒店。另外,昨日在指定酒店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士合共1,216人,當中包括36名外僱、466名澳門居民和714名旅客。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截至11月30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246天無本地病例報告,連續157天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46例,均已康復出院,44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僅2例為輸入相關病例,無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目前沒有密切接觸者接受醫學觀察。 羅:目前測溫措施有效另外,對於防疫常態化之下,應以何部位測量體溫更為準確,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測量體溫方法需平衡便捷程度和防疫需求,按澳門目前情況,現時採取的措施都是有效。 羅奕龍指出,即使以同一部位檢測,不同儀器的可靠程度亦有不同,雖然量度額頭是標準做法,但傳統的水銀探熱針更為準確,因此實際操作上需要考慮可行性問題。 應變協調中心不排除因應回澳人士增多,再出現新冠病例。(張庚睿攝)
澳門科技大學昨(30)日舉行20周年校慶典禮,「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澳科大榮譽博士代表、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出席典禮並致辭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抗疫工作十分到位,成績斐然,讓澳門得以保持「一方淨土」。
電子商務及移動支付是現代社會大勢所趨,特區政府近年不遺餘力推動電子商貿和創設數字化營商條件,被愈來愈多企業商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