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事務局為幫助特定條件的失業人士及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而推出的「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昨(14)日起至18日接受報名。
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現正進行公開諮詢,草案中提及至2040年本澳人口將達到80萬。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培訓中心啟用儀式暨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開課典禮昨(14)日舉行。
氣象局昨(14)日發出特別訊息,預料位於菲律賓附近一個廣闊低壓區,未來兩日將移入南海中部並逐步發展。
《民防法律制度》於今(15)日正式生效實施。
為定期維護本澳重要文博設施,文化局轄下冼星海紀念館由今(15)日起開始進行修繕工程。
2020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將於本周五(18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明天(16日)至18日率領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出席。參會期間,行政長官將會與部分出席會議的省區領導會面,討論共同關心的議題。 陪同行政長官赴瓊的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許麗芳、新聞局局長陳露及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主任李月梅等。行政長官不在澳門期間,將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臨時代理行政長官職務。 探討共享海南自貿港機遇 泛珠三角區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是「9+2」各方於2004年共同推動成立的一個重要區域性合作交流平台。 今年會議主題是「共享海南自貿港機遇,推動泛珠區域聯動發展」。在會議上將圍繞泛珠各方關切的三個議題進行討論:共享自貿港開放新機遇,共建制度集成創新平台;共建大港口、大通道、大樞紐,打造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推動泛珠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此外,會議上亦會通報2019年以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及審議泛珠秘書處工作報告等。 泛珠三角「9+2」共生共贏 泛珠三角九個省區區域面積約192萬平方公里,為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約四億,佔全國三分之一,經濟總量佔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泛珠三角在全國的地位十分突出。這一區域所建立的共生共贏型經濟體系,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極。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和全國統一的相關法律、法規,合作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行政長官明率團赴瓊出席泛珠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 框架內進行。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和特色,互相尊重,自願互利,按照市場原則推進區域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準,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格局,拓展區域發展空間。
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下周三(23日)全面恢復,加上「十一國慶黃金周」即將來臨,本澳各區商戶積極應對可能增加的內地遊客。經濟局於7月初推出「特色店計劃」,獲得參與商戶的認同及歡迎,並且有新的商戶陸續申請加入,經濟局針對性地加強線上線下宣傳,迎接旅客重新來澳,帶動經濟復蘇及帶來新的商機。 經濟局日前聯同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向新加入的特色店頒發證書。 「特色店計劃」旨在優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和品牌形象,保留商戶的特色風格並加以傳承。特區政府致力向商戶提供培訓及支援,讓中小企業全面提升經營管理、生產和服務的質量。 首階段計劃初見成效 計劃首階段在十月初五日街一帶推行,該街區人文歷史豐富,商戶各具特色風格。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表示,不少中小企業在疫情下受到衝擊,現時遊客逐步恢復來澳,「特色店計劃」的推出正適逢其時。「計劃」發揮了品牌效應,起到積極的宣傳作用。推出兩個多月來,支援措施正逐步落實,參與商戶意見普遍正面,反映計劃初見成效及具吸引力,陸續有商戶參與。 他指出,「特色店計劃」結合「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加強線上線下宣傳,相信有助吸引旅客來澳,走進特色店及周邊消費,帶動社區經濟。 隨著逐步恢復內地旅客自由行簽註及國慶黃金周假期到來,相信將為特色店及社區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對前景抱有信心。 協助網上宣傳吸引客源 經濟局已協助首批特色店入駐內地知名生活消費平台「大眾點評」,該平台是內地居民用於獲取旅遊資訊的常用平台之一,為使用者提供商戶資訊、消費後評價及消費優惠等資訊內容,期望透過平台協助特色店發展網絡經濟及體驗經濟,讓旅客在抵澳前隨時掌握店舖資訊。 為使特色店商戶更易掌握平台的具體操作方式,經濟局日前已安排專員向大部份商戶逐一進行培訓,教導商戶如何在平台中進行後台營運、客戶評價管理及宣傳推廣等。 「特色店計劃」下一階段在離島區推行,並逐步擴展至其他社區,培育更多具有特色和活力的中小企業及商戶。透過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合作,為特色店量身訂制合適的升級方案,提升生產和服務質量。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徐迎真結束在澳門的任期,於前天(13日)離任返京。返京前,徐迎真分別向澳門中聯辦、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及有關葡語國家駐澳門外交機構負責人辭行,誠摯感謝各界對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工作的大力支持。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昨(14)日發出新聞稿稱,徐迎真秘書長自2016年7月在常設秘書處工作以來,曾參與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中葡論壇成立15周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等系列重大活動,致力於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發展及支持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 徐迎真接任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一職前,擔任中國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商務參贊,長期從事商務系統工作,擁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熟悉葡語系國家情況,也曾多次參與中葡論壇往屆部長級會議相關工作。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教授申大德(Todd L.Sandel)及其博士生DorjiWangchuk對不丹家族利用社交媒體參與佛教儀式的研究成果,獲國際權威期刊《語言與傳播》刊登。該論文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關於不丹傳媒的研究。 該研究以《感謝您的祝福:在不丹佛教線上社區構建移動時空》為題,聚焦在南亞神秘的內陸國家不丹,探討不丹的家族成員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微信),來協商時間、空間、共存和參與宗教儀式的問題。 申大德和DorjiWangchuk以「移動時空」的概念分析了不丹的家族成員如何借助微信的語音和圖像功能來參與佛教儀式。此研究亦發現有關家族成員可以通過手機在線建立一種感知,即在神聖的時空中,作為家族成員可以與其他成員彼此相連,且應始終遵守對喇嘛和其他家族長輩的尊重。研究還指出,與過去線下面對面的傳播方式相比,微信還為家族中的女性成員提供了更多的宗教參與機會。 《語言與傳播》是語言和傳播領域中權威的跨學科期刊,主要刊登多元跨領域學者的研究,包括應用語言學、文化研究、話語分析、語言人類學、語用學、心理學和符號學。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教授申大德(右)及其博士生的研究成果獲國際權威期刊《語言與傳播》刊登。(澳門大學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