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高斯」輾壓本澳交通

各站點排長龍 乘客:等咗好耐都無車

颱風「海高斯」連帶狂風暴雨,前(18)日晚上11時30分氣象局懸掛八號風球後、巴士公司、輕軌公司宣布暫停運行。昨日早上10時關閘及珠澳跨工區口岸重新通關,但因當時八號風球仍正懸掛,巴士及輕軌服務仍未恢復,所有入境旅客及居民只能乘坐的士或徒步出行,有居民稱,自已輪候逾十分鐘仍沒有的士,直至氣象局改發三號風球,巴士公司加開特別班次,交通場面才得以逐漸恢復。 關閘的士僅數輛乘客大排長龍 由於「海高斯」風力強勁,本澳交通一度出現混亂,市面上交通燈損毀、巴士停駛、的士驟減。關閘及珠澳跨工區口岸恢復通關後,但八號風球仍正懸掛,關閘口岸外只有的士投入運作,關閘廣場的士站乘客大排長龍,數十名乘客在輪候,但只有數輛的士入站。等候乘客頗有怨言,其中在路氹區從事餐飲的梁先生表示,輪候十幾分鐘仍沒有車,人龍動也不動,他直言,需在12點前返回公司上班,沒有時間等候巴士重開,坐的士是唯一出路。 加開特別巴士班次接載乘客 另一邊廂的關閘巴士站即使巴士仍未復運,但在早上10時許已有逾百名乘客在輪候。其中在澳就讀大學的向小姐原本在早上7時許已抵達拱北關口,然而關閘關閉,讓她呆等三小時,那怕過了關仍要等待巴士,問及何解不乘坐的士,她直言,上次在颱風期間曾「被劏」,不想再經歷類似經驗。另有旅客稱,不清楚颱風期間的交通安排,又稱已候車一個多小時,期望因應風勢情況儘快恢復巴士服務。其後,氣象局上午11時30分轉發三號風球,各巴士路線陸續恢復服務,12時30分起巴士公司加開特別班次接載乘客,巴士及的士輪侯人龍得以解決。 20個低窪停車場重開 至於停車場方面,交通事務局在前晚7時宣布,開放港珠澳大橋西停車場、20個低窪地區停車場,及所有路邊夜間停車位予車輛免費停泊,並在9時30分關閉20個低窪地區公共停車場以保安全。隨著昨日上午轉發三號風球,20個停車場相繼重開。另外,交通局表示,由前晚7時起,臨時免費開放港珠澳大橋邊檢大樓西停車場輕型汽車泊車位,免費期至昨日晚上9時結束,而免費期以外的泊車費需繳付。

20/08/2020
7842

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正式啟用

開啟粵澳合作

日通行量達90萬人次、最快五秒通關、採用「一地兩檢」創新通關模式的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自昨(18)日下午3時起正式投入使用。橫琴新口岸不僅是連接珠澳的「超級口岸」,也是開啟大灣區建設發展的「超級通道」。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開通儀式上表示,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的開通啟用,為全面深化粵港澳地區建設提供更有力支撑。行政長官賀一誠則稱,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正式開通具有三項重要意義,不僅翻開了粵澳合作發展橫琴的新篇章,也推動澳珠基建進一步連通,更展現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開通儀式於昨日上午10時在橫琴口岸旅檢大樓澳門口岸區出境大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行政長官賀一誠、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等出席。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致辭表示,在粵澳兩地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時刻正式開通橫琴新口岸,是兩地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事及喜事。 橫琴新口岸促粵澳互聯互通 馬興瑞稱,橫琴新口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標桿工程,集設施「硬」聯通和制度「軟」聯通於一體,創新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口岸通關從「兩地兩檢」變成「一地兩檢」,最快五秒通關,粵澳日通行能力由75萬人次提升至90萬人次,極大提升通關效率,改善通關體驗。 馬興瑞續指出,橫琴口岸正式開通,必將更大程度促進粵澳互聯互通,為兩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適的服務,為橫琴新區開發建設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為全面深化兩地合作,推進粵港澳地區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將進一步優化橫琴口岸配套設施和通關運營服務,努力把橫琴口岸打造成為服務「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現代化口岸新名片。 促進珠澳經濟融合發展 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表示,橫琴新口岸是繼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後,又一個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的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它的開通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是翻開了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新篇章,開發橫琴是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橫琴各項產業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而「澳門新街坊」民生建設項目也已於今年4月啟動。因此橫琴新口岸的開通,不僅有利於兩地人員財貨往來更加便捷,而且更有利於吸引澳門居民到橫琴工作、投資和生活,推進珠澳社會、民生、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 推動粵澳基建互聯互通 第二,推動了澳門與珠海基建進一步聯通。橫琴新口岸的開通,標誌著粵澳基礎設施向互聯互通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加上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明年落成啟用、橫琴新口岸第二階段「一站式」驗放的永久客貨車道的啟用、橫琴新口岸出入境大廳為今後實施更便捷通關模式所預留的48條自助通道建設空間,以及將來澳門輕軌走線延伸至橫琴新口岸,相信未來澳門與珠海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合作發展程度,完全有條件走在大灣區城市群的前列,為灣區的融合發展起到更積極的促進作用。 展現「一國兩制」生命力 第三,展現了「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橫琴新口岸建設和管理採用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粵澳雙方口岸同在一座大樓,共用設施設備;建設期間,雙方人員同心協力,互相支持和諒解,克服了包括疫情在內的重重困難,逐步解決了兩地在法制、工程、管理和技術等存在的差異所帶來的問題,確保了横琴新口岸順利開通。橫琴新口岸的新型合作模式,可以說是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為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合作樹立了新的典範、提供了新的借鑑。 未來續加強粵澳深度合作 賀一誠表示,未來澳門特區政府將以橫琴新口岸開通為契機,依托橫琴這片熱土,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支持和優惠政策,加強與廣東、珠海合作,以新思維、新方式建設「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將澳門的特色和國際貿易自由港優勢,與橫琴的資源和空間結合起來,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合作區,在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同時,與珠海互惠互利,為兩地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19/08/2020
35238

真係好快 「超級口岸」通關初體驗

整個流程僅花一分鐘

橫琴新口岸昨(18)日下午3時正式開通。新口岸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口岸通關從兩地兩檢變成一地兩檢,方便快捷。首名使用新旅檢通道從橫琴進入澳門的本澳市民劉先生受訪表示,整個通關流程僅需一分鐘左右,「真係好快」。他稱,平時出完珠海關後,需要坐車前往蓮花口岸再過關,現在出來便可以即刻坐巴士,「你話快唔快,都係幾分鐘」。 首位通關的市民劉先生一出關,即遭各家媒體包圍。他向傳媒表示,新口岸的啟用具有紀念價值,昨午2時特意前來等候開關,形容十分開心和激動。他指,邊檢口岸的指引有少許不清晰,他最初使用回鄉證過關,但自助通道閘門未能打開,之後使用澳門身份證才得以進入。他稱是自己太過緊張,未有留意到有關指示。另一名旅客劉先生也認為,新口岸的啟用大大縮短了通關時間,亦不用再乘搭穿梭巴士,更方便通關人士。 至於從澳門經新旅檢通道進入橫琴的第一人,則是本澳市民楊小姐,她向新華社表示,實際的通關過程只用了26秒,「過關時只放一次證件非常方便,很開心成為新口岸開通的第一個體驗者」。 新旅檢通道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模式,民眾入境橫琴時需使用回鄉證,從橫琴返回澳門時則使用澳門身份證。 兩分鐘200人完成通關手續 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出入境事務站警司郭麗燕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邊檢大樓澳門口岸區出入境各設有24條自助查驗通道和四條合作人工通道,而出境和入境方面分別設有六條和七條的傳統人工通道,預計出入境每小時各可處理4,800人次。 她指,新口岸開啟時約有200人出境,大約2分鐘已完成所有通關手續。同時,她呼籲前往橫琴新口岸的通關人士,應提早完成轉換「健康碼」,以免影響通關效率。 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海關站關務監督陳堅良則表示,澳門海關新購置的新型關檢設備,如CT行李物品檢查系統、毫米波人體安全檢查系統,隨著新儀器的投入,將會縮短被抽查旅客的通關時間。他稱,澳門海關將逐步增加新設備至本澳各口岸。至於何時能完成這項工作,他則指,並非可以在一朝一夕完成,當務之急需要做好新關的開建,例如青茂口岸。 新口岸24小時無間斷通關 保安事務局局長郭鳳美在昨日開通儀式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橫琴新口岸會保留原來蓮花口岸的24小時無間斷通關,預計每日可處理共22萬出入境人次。另外出入境大堂亦都會有預留空間,因應日後通關的需求而增設查驗通道。 此外,橫琴新口岸內邊檢大樓的公共標識、路徑地貼及公共指示,亦採用了全新的構思,結合了內地與澳門兩地口岸的特色,以簡單、顏色豐富以及圖示統一的顯示方式,加強實現兩地一體化的通關效果,締造更清晰便利的通關環境。郭鳳美表示,新口岸開通後,必能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能實現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內地互聯互通,促進兩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 新華社指出,目前,持有珠海居住證的澳門居民超過50,000人;在珠海居住、在澳門工作的人員總量超過人。今年前7月,在橫琴註冊的澳資企業數量同比逆市增長超過100%,累計有80家澳門企業在橫琴實現了跨境辦公。隨著澳門輕軌未來延伸到橫琴,新橫琴口岸將推動澳門企業進一步紮根大灣區西部城市群,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平台,站上新起點的橫琴,將為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一國兩制實踐貢獻力量。」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川說。

19/08/2020
33180

橫琴新口岸同設「分界線」

治安警:口岸罪案需視地域執法

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昨(18)日正式通關,涉及兩地政府執法權限及相互協作等問題,新聞發布會結束後,治安警察局代副局長伍素萍則向傳媒解答有關疑問,伍素萍稱,兩地政府通關均有一系列的協作措施,而橫琴新口岸與其他陸路口岸一樣,設有由國務院核准劃定的「珠澳分界綫」,澳方區域實施澳門法律,珠海區域實施內地法律,管轄區域明確。伍素萍續指,若果口岸範圍發生罪案,則需視乎案發地點屬於澳門或內地區域,而決定依照澳門抑或內地法律處理執法。 警:珠澳邊檢設執法合作協議 伍素萍補充,澳門與珠海口岸均設有執法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包括通道的設置及適用人群、通關設備的配置、邊檢會晤聯絡、應急處理與演習機制等。她又指,警方會密切關注通關人流情況,並安排適當警力執勤,亦會與珠海加強合作,確保通關暢順。 新口岸外圍設錄像監控系統 另被問到天眼及警力問題,伍素萍稱,為了更好協助警方做好治安防控的工作、保障新口岸運作安全,橫琴新口岸主體設施外圍的公共地方均安裝錄像監控系統,包括旅客疏散平台、交通樞紐平台,運輸車輛停泊區域等地段,以確保橫琴口岸整體設施和運作的安全。伍素萍續指,橫琴新口岸通關後,警方會密切留意通關情況,與珠海方面合作,確保通關順利;此外,澳門口岸區會納入治安警巡邏範圍,加派機動巡邏警力,以處置突發事件及為治安管控提供快速有效的支持;另外,警方在該口岸區域設立海島警務廳報案中心,為大眾提供協助。 與珠海邊檢共同應對旅客增長 「十一黃金周」即將迎來,以及內地赴澳旅遊簽註逐步恢復,伍素萍估計未來訪澳遊客數量會進一步增加,而且更多居民會選擇使用橫琴新口岸通關,治安警察局目前已作出有效評估,安排適當警力應對及維持秩序,且與珠海方面共同制訂有效措施,以應對旅客增長。伍素萍重申,屆時若果有大量旅客訪澳,警方會與珠海邊檢單位密切溝通,利用有效人流管控機制,確保通關順暢,有需要時會在口岸及景區加大警力,實施人潮管制。另一方面,疫情防控亦是政府重要任務,警方會嚴格按照衛生局指引,有效落實做好防控措施,守好出入境大門。 高峰期或增設巴士站點 疏導人流 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廳長曾祥軒補充,在重要節假日,局方會與警方共同評估實際情況,同時作出交通安排,包括在旅遊景點設臨時巴士站點、增設巴士往來口岸等。若有需要,亦會與其他部門協調,分流人流或旅遊巴至其他口岸出入境。

19/08/2020
31441

有片!「澳中致遠 」創新創業大賽 173 項目參與

澳門「自動化基因檢測系統」成六料贏家

第三屆「『 澳中致遠 』創新創業大賽 」 開幕式暨總決賽於昨(18)日舉行。受 疫情影響,賽事首次採用線上線下形式 進行,最終由澳門的「 自動化基因檢測系統 」項目奪冠;五個項目獲推薦進軍五大國際創業 賽。澳中致遠行政總裁崔世平表示,在疫情下仍吸引 173 個來自兩岸四地以及海外項目參加,其中澳門項目 更創新高,銳意於「 疫 」市下尋找突破市場新契機。 總決賽開幕式昨日上午10時假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舉行, 經濟局副局長陳漢生、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徐 迎真、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張建華、澳中致遠行政總 裁崔世平、創孵中心行政總裁林家偉、科學技術協進會常務副理 事長楊志新,澳中致遠副總裁魏立新等主持開幕禮。 總決賽環節由 20 個晉身決賽的參賽者依次亮相,展現他們在 人工智能、互聯網 + 高新技術與新材料、生物科技、精準醫療等 方面的前瞻理念和創業構想。評委就計劃向參賽者提問,並從計 劃的市場機會、商業模式、創業者素質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評選 出各個獎項。 六料冠軍獲推送至四國際賽比賽冠軍由來自澳門的「 自動化基因檢測系統 」項目獲得, 此項目亦同獲「 IEEAC獎」、「復星Protechting獎」、「阿里諸 神之戰獎 」、「 火炬中心獎 」及「 最具價值投資獎 」,合共獲得獎 金澳門幣九萬元,是比賽大贏家。有關項目更會獲推送至「 復星 Protechting 全球創新創業大賽 」、「 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京津冀—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和「中國創新創業 大 賽 」。 亞 軍 由 內 地 項 目「 工 業 四 庫 — 精 準 醫 療 H M S 系 統 」 獲 得,同時獲推送「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及「復星 Protechting 全球創新創業大賽 」,共獲獎金四萬元;季軍由澳門 項目「 紫電科技有限公司 」獲得,同時獲推送「 中國國際『 互聯 網 +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共獲獎金二萬元。 澳門項目「 疫 」境創新高崔世平表示,今屆參賽澳門項目創歷屆新高,從類型看,科 創項目佔比高達90%,以大健康、高新技術與新材料、人工智 能,文化創意等為主;而在疫情背景下,生物科技,精準醫療項 目較往屆增長。可見創業者縱使面對挑戰,仍能保持創新的熱情 和激昂的鬥志,以創意和點子,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尋找發展 新契機。 他又表示,回顧過去兩年,經過大賽的推送和創孵中心的支 持,多個優秀項目表現亮眼。首屆冠軍(納米銀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直登「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王座;去年亞軍(加 思柏)成功獲海外天使基金投資,還有不少項目透過大賽打響了知 名度。

19/08/2020
25492

本澳參賽者活躍創業大賽

澳大博士生奪冠冀在澳設生產線

「『澳中致遠』創新創業大賽」不乏本澳參賽者晉身總決賽,其中在澳門大學攻讀博士的陳天藍,更憑原創的「自動化基因檢測系統」項目成為六料贏家。乘著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陳天藍的項目獲得市場機會,項目只需使用一個小型設備,便可實時檢測新冠病毒,受眾主要為政府及商業機構,得到評審們一致讚許。陳天藍表示,目前本澳所提供的核酸檢測服務為每七天一次,如果市民在七天內接觸到病毒便有機會傳染他人;而「自動化基因檢測系統」則能夠做到實時檢測,配合各單位的長期抗疫措施。 他又指系統技術上可以一併檢驗流感病毒,將來希望設立兩條生產線,目前已在營運的珠海橫琴生產線主要供應內地市場,年底前則會在澳門落實第二條生產線,主要面向東南亞地區。 獲得比賽季軍的澳門項目「紫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岑邦杰,目前就讀澳門大學,其團隊亦以澳大生為主,他的項目主要為酒店及手術室等進行室內空氣消毒,目前相關服務已投入市場,客戶普遍持正面意見。他希望藉今次比賽,將項目推至內地市場。 有份參賽的華盛科技—智慧科研實驗室供應商余小欣同樣來自澳門,她的項目主要為共享實驗室,以租借方式向本地大學等科研客戶提供高端科技系統,她希望將來能推動本澳科技發展。

19/08/2020
21766

「零出關辦理」覆蓋澳門多數銀行

珠港澳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服務簽約

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下稱登記中心)聯合澳門銀行公會昨(18)日假橫琴自貿片區,舉行「珠港澳不動產登記跨境抵押服務簽約授牌儀式」。登記中心與12家港澳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將不動產登記「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覆蓋更多澳門銀行。出席儀式的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珠港澳不動產登記跨境抵押服務將會讓更多港澳居民毋須返回內地,便可完成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及相關手續。 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模式下,港澳合作銀行設立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直接提供珠海市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服務。港澳企業、居民通過其辦理跨境抵押登記,從「只出一次關」向「零出關」升級,從提出申請到領取證書全流程「不出關辦理」,從受理到發證最多一個工作日辦結,有效提升了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便捷度,有利於促進灣區生產要素的互聯互通,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力舉措。 張永春:服務促大灣區金融合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致辭時表示,登記中心不單為澳門居民和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跨境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同時亦將進一步推進粵港澳三地在金融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灣區人流、物流、資金的流通,有助推動大灣區建設。 深港灣區互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志堅冀本澳參賽者將來擁抱內地市場,以獲更大發展空間。(劉志衡攝) 力推智慧城市及旅遊文化,本地創業者可多從這些方面作切入點,為自身城市推動技術創新。 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致辭時稱,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沒有受疫情影響而放慢發展步伐,在近期相關金融政策的消息上更頻頻報捷。他稱,簽約授牌儀式的進行,進一步體現國家金融開放創新、深化珠港澳三地金融合作,推進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力度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後澳門銀行公會將一如既往配合特區政府施政,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建設。

19/08/2020
17804

政府收回新口岸填海區土地

計劃興建政府寫字樓

土地工務運輸局公示最新一批13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於今(19)日至9月2日收集公眾意見。其中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為鄰近宋玉生公園一幅土地,面積為6,480平方米,規劃用途為興建政府寫字樓,因受東望洋周邊限高約束,最大許可高度為90米。另一幅位於文化中心面向孫逸仙大馬路的兩個地段,將分別興建黑盒劇場和變電站。該幅計劃興建政府寫字樓土地,於今年5月被政府收回,位於鄰近波爾圖街及柏嘉街的外港新填海區12地段,即鄰近宋玉生公園,介乎光輝集團商業大廈與帝景苑之間,面積6,480平方米,原用作興建23層高商住酒店,但因臨時批給期屆滿仍未利用。這幅土地發展受東望洋周邊限高約束,根據規劃條件圖草案,未來的政府寫字樓會分三個區域,建築物面向宋玉生廣場一側最大許可高度90米,向天鑽大廈一側限高55米,中間部分限高13.6米。 5月收回該地段在今年5月底,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收回該幅國有土地。當時有關土地被木板圍封,土地工務運輸局早前已向相關利害關係人發出勒遷通知書,要求於限期內騰空並交還土地。鑑於自願遷離期限屆滿而相關土地尚未交還,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將上述土地收回,並作騰空及清遷整治。當時垃圾量達1.3噸及後於上月,政府再因應該地段有垃圾堆積的情況,市政署派人進行清理。當時有關地段內積存大量垃圾及廢棄品,為改善有關地點的衛生問題,市政署在取得工務部門同意後,派員進入該地段,清理近1.3噸的垃圾及積水容器。 兩地段將興建黑盒劇場及發電站文化中心面向孫逸仙大馬路的兩個地段,將分別興建黑盒劇場和變電站,文化中心其餘建築物將會保留現有用途和特色。工務局公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顯示,文化中心面積共20,841平方米,劇院最高可建15米,變電站最高可建則為五米。 此外,公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還包括位於氹仔鄰近信安馬路及興隆街之土地,面積為4,366平方米,規劃用途為興建政府文件倉庫大樓,該土地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50米,工程計劃草案和當時垃圾量達1.3噸及後於上月,政府再因應該地段有垃圾堆積的情況,市政署派人進行清理。當時有關地段內積存大量垃圾及廢棄品,為改善有關地點的衛生問題,市政署在取得工務部門同意後,派員進入該地段,清理近1.3噸的垃圾及積水容器。 兩地段將興建黑盒劇場及發電站文化中心面向孫逸仙大馬路的兩個地段,將分別興建黑盒劇場和變電站,文化中心其餘建築物將會保留現有用途和特色。工務局公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顯示,文化中心面積共20,841平方米,劇院最高可建15米,變電站最高可建則為五米。 此外,公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還包括位於氹仔鄰近信安馬路及興隆街之土地,面積為建築計劃階段須聽取環保局意見。另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涉及位於李寶椿街的福建學校,土地面積2,422平方米,最高可建50米。

19/08/2020
3013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