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籍女家傭涉嫌偷竊僱主及同事女菲傭財物,總值50,000多元(澳門幣,下同),被司警拘捕,控以加重盜竊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被捕印傭姓HAZANAH,30多歲,在本澳任職外僱家傭半年。遇竊女僱主分別聘請了女印傭及一名女菲傭,均不在僱主家留宿。司警本月6日先後接獲菲傭及其女僱主舉報,在氹仔的住所分別被竊,失竊財物合共值50,000多元。 司警調查發現,兩單位沒有被撬痕跡,經分析發現,兩事主均是上月31日至本月4日期間不在澳門,其中菲傭將她的住所鎖匙放在僱主家中。懷疑有人在此期間先後在兩單位偷竊。前日司警人員在涉案印傭上班地點拘捕她,其承認犯案,首先在僱主家取走共事菲傭住所鎖匙,到菲傭住所偷走價值8,000多元金鏈,再返回僱主家中偷走僱主放在櫃桶內多件金飾和42,000多元現金,盜竊所得款項已全數寄回家鄉。
一名32歲新疆女子至少三次以陪伴男賭客賭錢及上房休息為名「褪蝦籠」,伺機偷走對方財物。司警前日傍晚在新口岸拘捕涉案新疆女子,起回一隻屬於其中一事主價值約50萬元名錶。被捕女子昨日下午被司警以加重盜竊和詐騙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透露,三宗「褪蝦籠」案件手法大致相同,三名事主分別報稱於上月和本月在賭場遇上該名身材高挑新疆「索女」搭訕,加上異域風情,她更聲稱可以賠賭和陪上酒店房間休息。三名事主以為有「免費餐」送上門,豈料自己反成對方獵物。三人先後將女子帶回房間休息,一覺醒來後才發現財物和女子已不知所終,三人報稱分別損失55,000港元、一隻價值50萬元名錶和80,000港元籌碼。 被捕女子姓孫,32歲,無業。司警透露案情稱,孫女經常在各大賭場尋找「獵物」,藉故向男賭客搭訕並「引誘」一同陪賭,之後又藉詞上酒店房休息短聚,最終趁機偷去對方財物。三名內地男子先後於上月18日、27日及本月6日被孫女以上述方式引誘並成功「褪蝦籠」。 司警接報調查後鎖定目標,前晚約7時在新口岸一賭場附近拘捕孫女,她承認犯案,而盜竊得來的50萬元名錶在一間押店典當了30,000港元,其後連同其餘贓款已匯回其家鄉。 司警隨後成功起回被盜名錶。
治安警察局今年1月檢控駕駛者「人行橫道不讓先」168宗、檢控行人「違規過馬路」64宗;去年全年檢控行人「違規過馬路」1,150宗、檢控駕駛者「人行橫道不讓先」則有1,677宗。 為推行及呼籲行人和駕駛者互相禮讓, 治安警察局聯同交通事務局周二(6日)上午到林茂海邊大馬路進行宣傳, 向途人派發宣傳小冊子,並現場對相關的違規行為作出檢控。 治安局昨日表示,治安警交通廳與交通局一直重視向社會各界傳遞交通安全意識,並持續聯合向本澳多所學校、長者中心、團體、業界等進行「交通安全講座」,去年受眾接近25,000人。根據《道路交通法》規定,行人在50公呎內有過路設施而不使用,可科處罰款澳門幣300元;駕駛者不讓行人先行,首次可科處罰金澳門幣600元至2,500元,累犯則為1,200元至5,000元,並禁止駕駛兩至六個月。 治安警交通廳及交通局呼籲,行人應使用行人橫道或行人天橋,在安全情況下過馬路,以及在過馬路時切勿使用手機以免分心;駕駛者應時刻保持安全車速及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在接近行人橫道(斑馬線)或交滙處時應減速停車,禮讓行人通過。
廉政公署前天公布的《關於路環疊石塘山建築項目的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其造成的顛覆性威力,較其2016年公布的「益隆炮竹廠換地案」,絕對不遑多讓,但《報告》公布後,後續的事宜,才是「戲肉」所在。 根據《報告》所指,事件中最大「贏家」,是路環居民黃潭勝、黃德興兩人,兩黃在律師李伯樂的協助下,成功成為疊石塘業權人黃譚光的繼承人,再以「偷龍轉鳳」高超手法,將黃譚光當年以300元買入的土地,一轉手變成一億五千萬的巨款! 廉政專員張永春昨日在記者會上強調,雖然有些案件類別的追溯期已過,但若有新證據的情況下,廉署仍會作出跟進。換言之,黃潭勝、黃德興、李伯樂,以至工務局在作出不當批示的有關官員,未必就能安然過關,一切要視乎廉署及檢察院後續的調查成果。
廉署前日公布的《關於路環疊石塘山建築項目的調查報告》(下稱《報告》)一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2004年由中輝地產置業投資有限公司手中購入項目的勝鴻發展有限公司(勝鴻)。因為倘若在疊石塘山建成13幢最高為33層的塔樓,價值會以數百億元計,但現今《報告》一出,疊石塘山屬國有土地後,則有可能全化為烏有! 在香港註冊的勝鴻,昨日在報章上刊登聲明,強調公司是於2004年透過公開招標拍賣形式,成功中標投得一幅屬完全所有權制度,登記於特區政府物業登記局內,面積56,592平方米,位於路環島,鄰近田畔街的土地;並於2006年有關土地的民事訴訟案件中,獲得澳門法院裁決勝訴,顯示該公司是唯一合法持有該土地的所有業權人。 勝鴻發出的聲明強調,公司是透過合法途徑取得有關土地,所有情況均合情合理合法,現在卻被一份調查《報告》指本公司所取得的私有土地應被政府收回,令公司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引起投資者巨大損失,同時,有關調查報告亦可能影響到大眾市民該本公司的誤解。 廉署2016年公布的益隆炮竹廠換地案,益隆原土地業權人蕭德雄,亦是疊石塘山超高樓項目的主角之一,蕭德雄2014年曾承認自己是發展商之一,更稱會堅定不移發展該項目。
路環疊石塘山事件,原本位於田畔街靠近現時路環衛生站和保安部隊高等學校一帶一幅數百平方米土地,如何被「遷移」到疊石塘並變成一幅面積56,592平方米土地,廉政公署抽絲剝繭調查後,還原「漂白」過程。 業權人1.5 億元出售廉政公署調查報告指出,以繼承名義取得業權的黃潭勝和黃德興,分別於1995年和1999年去世,但已在1993年10月將該幅土地以澳門幣1億5,000萬元出售給中輝地產置業投資有限公司,中輝公司在2004年5月,以港幣8,800萬元售給勝鴻發展有限公司,勝鴻公司2009年3月申請發出新的街線圖,打算興建九座22米高的獨立別墅,以及九座115米37層高的住宅樓宇。 地籍司拒發地籍圖調查報告稱,黃潭勝取得標示編號6150的土地的業權後,於1992年和1993年申請測量地界,聲稱該幅土地位於田畔街及石排灣馬路的疊石塘山地,兩次聲稱的土地面積分別為111,848平方米和57,300平方米,但因沒有任何證明資料,且土地位置與物業登記中的「四至」(即東南西北座向)不符,地圖繪製暨地籍司拒絕發出地籍圖。 1993年12月,黃潭勝在財政司海島市財稅分處填寫一份房屋稅申報表,聲明標示編號6150的土地面積約為56,592平方米。之後律師將申報表的轉錄證明遞交到法院,要求在之前確認繼承人資格的訴訟檔中加入土地面積,得到法官批准後,又以法院檔為依據申請作出「面積為56,592平方米」的物業登記附註。 以房屋稅申報表確認位置1994年7月,律師李伯樂又在財政司海島市財稅分處填寫了一份房屋稅申報表,將物業登記中該幅土地原有的「四至」改為目前疊石塘山的位置,並申請了轉錄證明。1994年8 月,已經購買了土地的中輝公司申請測量地界,地圖繪製暨地籍司認為,由於物業登記已經有了土地面積,而且財政司的轉錄證明確認了土地位置,之前的疑問已經消除,因此發出了地籍圖。 申請轉錄證明「漂白」廉署在報告中指出,房屋稅申報表由當事人自行填寫,僅具有更改位址等申報用途,不具有任何證明效力。財政司海島市財稅分處發出轉錄證明的做法不僅奇怪而且罕見,因為該分處根本沒有能力確認聲明內容的真偽,更沒有權限發出涉及不動產識別資料的證明,但將申報表內容以證明形式轉錄,將當事人自行聲明的內容「包裝」成公共部門發出的證明文件。 法院根據轉錄證明,批准修改相關訴訟檔,物業登記局又根據法院的文檔作出附註,這一連串的「漂白」操作,將原本沒有文件證明的土地面積,堂而皇之地添加到物業登記之中。 一字之差改土地方位廉署的報告認為,根據物業登記的資料,標示編號6150土地的東面和北面為田畔街,可以判斷該幅土地應該位於田畔街靠近現時路環衛生站和保安部隊高等學校一帶,而不可能是現在的疊石塘山地,因為田畔街位於疊石塘山建築項目的西面和南面。地籍圖卻顯示標示編號6150土地位於田畔街北端的疊石塘山地。 廉署的報告披露,1994年7月律師李伯樂在房屋稅申報表中填寫土地原有的「四至」時,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竟然將土地的方位從「東北為田畔街」改為「西北為田畔街」,雖然僅是「東」和「西」一字之差,但已經達到將土地「跨越」田畔街並「轉移」至疊石塘山的效果。
立法會昨(7)日以緊急程序審議並通過《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下稱「取得印花稅」),不過該法案第三條第五款,即「倘夫妻一方擁有任何不動產或其權利,則視另一方亦擁有該不動產或其權利」備受爭議,有議員認為相關條文會影響採用分產制的夫妻,甚至讓夫妻關係惡化,議員施家倫其後提議單獨表決,最後以15 票贊成、8 票反對,該條文不獲通過。 《修改市區房屋稅規章》及《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法案獲立法會通過後,於刊登《特區政府公報》翌日起生效。
政府「加辣」調控樓市兩法案《修改市區房屋稅規章》及《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法案,獲立法會以緊急程式審議及通過,將於刊登《特區政府公報》翌日起生效。同時,為協助本澳青年人踏上置業階梯,金融管理局亦推出有關「合資格青年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的規定,放寬對符合條件貸款申請人的銀行按揭成數至80至90%,有關規定將與「取得印花稅」同日生效。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晚發出新聞稿稱,按照「合資格青年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規定,針對「非樓花」貸款,價值等於33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90%;價值超過330萬元但在8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80%;而價值8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樓花」,最高按揭成數則劃一為80%。 有關規定適用於年齡介乎21歲至44歲(包括未滿45歲),持有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的澳門居民,只要在貸款時,申請人不擁有居住用途的本澳不動產50%或以上的所有權便符合規定條件,而有關不動產所有權不包括因繼承或贈與而取得的所有權。 (資料圖片)
衛生局控煙辦昨日公布2015至2017年《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跟進及評估報告》。報告指出,本澳15歲及以上人口整體煙草使用率均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煙草使用人口為67,300人,煙草使用率整體約為12.2%,較2015年的15%下降,當中男性約為23%,女性為2.7%。而學校青少年煙草使用調查顯示,2015年13至15歲青少年煙草使用率整體約為6.1%,較2010年的9.5%下降,當中男性為6.7%,女性為5.5%。控煙辦認為,調升煙草稅有助市民戒煙。 控煙辦主任鄧志豪表示,《新控煙法》生效以來,執法人員巡查總數逾93萬次,檢控總數逾20,000人次,夜間巡查比例上升,一直秉持「依法辦事、嚴格執法、不偏不倚、絕不鬆懈」原則執法。他認為,本澳控煙工作符合世衛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新法執行情況理想並有效,但亦存執法困難,如違法者不合作、場所「通水」等情況,並關注到新型煙草製品及青少年吸煙問題。他稱,當局根據報告,建議制訂未來控煙措施,其中再提升煙草稅等。
中國國學泰斗饒宗頤前(6)日凌晨在香港逝世,文化局轄下饒宗頤學藝館昨(7)日設置弔唁冊,供各界人士憑弔。饒宗頤生前與澳門淵源深厚,不但曾任教澳門大學前身東亞大學,更協助創設中國文史學部,成為中文系創系教授,為澳門文史研究與教育貢獻良多。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新任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昨日都前往饒宗頤學藝館緬懷這位國學大師。並在弔唁冊留言,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