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來澳販毒「無日無之」

司警昨再破兩宗拘兩人

近月以來,香港人士來澳販毒情況愈趨嚴重,當中更涉及香港青少年參與運毒販毒,司警及治安警在最近一周已破獲五宗港人來澳販毒案件,共拘捕七人,其中兩人未滿18歲,聲稱被犯罪集團僱用,以收取日薪或按販毒分量收取佣金等方式來澳門販毒「搵錢」。 司警根據情報在外港碼頭部署,於昨(11)日凌晨發現一名入境男子神色慌張走入洗手間,立即上前截查,在其身上檢獲63.93克可卡因,市值高達19萬元。被捕疑犯姓王、29歲、香港人,聲稱因欠債而受僱於香港毒品集團帶「貨」來澳,每次可收取6,000港元報酬。司警經翻查紀錄,相信疑犯上月(6月)至今已來澳販毒十多次。 此外,司警同樣根據情報於前日(9日)在新口岸一酒店大堂截獲一名報稱地盤工人的28歲香港男子,在其租住的酒店房內搜出13.4克、市值45,000元的毒品可卡因。疑犯承認因欠債以日薪2,500港元受僱香港毒品集團來澳販毒,接到毒品集團上線成員手機軟件指示後前往本地夜場出售毒品,每小包毒品售價600至800元,來澳一星期已售出約60克毒品,賺取超過十萬元不法得益。 本周二(9日),司警先後偵破兩宗香港青年來澳販毒案,拘捕三人;在上周四(4日),兩名分別21歲及16歲港青來澳販毒被拘捕,司警更在16歲疑犯身上搜出96小包重逾30克的可卡因,市值高達十萬元。 治安警亦於上周六(6日)晚上在新口岸區拘捕兩名涉嫌販毒港青,年齡分別17歲及18歲。 上月(6月)25日,司警拘捕兩名港青,分別13及17歲,涉嫌以1,500港元日薪受僱來澳販毒,司警公布數據顯示,去年來澳販毒案件中,港人參與率較2017年增逾一倍,檢察院日前表示,近月來司警接二連三破獲香港籍嫌犯來澳販毒的案件,當中更涉及未成年人參與運毒的情況,跨境販毒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12/07/2019
11894

林宇滔指現巴士合作模式猶如「四不像」

倡資助巴士費用設獨立預算

政府正與兩間巴士公司磋商服務合同細節,但遲遲未向大眾公布有關內容。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受訪時,批評目前巴士營運模式既非政府主導,亦非市場主導,猶如「四不像」,此種制度不應再繼續運行。而政府至今仍未透露合同內容,他認為即使來不及做公眾諮詢,也應盡快向社會公布細節,讓大眾有知情權。 現時政府每年向巴士公司撥款十億元公帑作財政支援,但林宇滔認為,相關計算方式需涉及班次里程、車型大小等複雜因素,政府和巴士公司少有公開透露具體數據,令社會難以進行監督,建議未來可採取「實報實銷」的模式,甚至其他更清晰可計算的方式進行財政支援,增加大眾知情權。他並建議政府應將巴士費用設為獨立預算,而非部門預算。 澳門現時每日約有10,000 班巴士班次,日均載客量超過50 萬人次,最高峰達73 萬人次。林宇滔認為,從客觀上看非繁忙時段巴士的服務有改善,但繁忙時段期間卻未有改善,甚至情況愈來愈嚴峻,「今屆政府糾纏於加車費,點樣削減巴士嘅服務開支等,我覺得應用則用呢個原則冇錯,但佢有冇投放足夠資源去改善巴士服務,吸引更多居民搭巴士呢,喺現屆政府我覺得完全唔係咁做」。 他建議政府制訂新合同時應多加關注「搭車難」的問題,並要求巴士公司在繁忙時間提供「點對點巴士」服務。 另外,上月7 日起各巴士新增電子方式支付車資,由「澳門通」承包有關服務,林宇滔認為,在這期間政府需每年向「澳門通」支付1,400 多萬元購買服務,變相令「澳門通」在巿場擁有壟斷性優勢,建議引入其他電子收費推動競爭。

11/07/2019
22217

巴士服務政策多番更改

現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2008年以前,澳門巴士運作一直由市場主導,政府僅負責監管路線及班次安排是否符合規定。回歸後澳門急速發展,路面狀況壓力大增,政府為推動公交出行,在2008年起按人頭補貼車資,推出「兩蚊」搭巴士優惠。 及後至2011年,政府一改以往市場主導的模式,改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營運模式,政府握有對巴士路線的開闢、設計及調整、服務班次等主導權,並保持推行低票價及轉乘優惠政策,以巴士車型及行駛里數向巴士公司付費,與為提高巴士服務品質、增加競爭性以提升服務水平,巴士公司由兩間增至三間,引入「維澳蓮運」,連同「澳巴」及「新福利」,簽署為期七年的《澳門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合同。經營兩年後「維澳蓮運」因虧蝕申請破產,最後由「新時代」取代。 2013年11月,廉署公布關於「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批給」投訴的調查報告,指交通事務局與巴士公司的合同嚴重破壞公眾利益及未善用公帑,並存在違法行為,法律僅允許以「公共服務批給」方式許可私人公司經營巴士服務,而交通局採用的「提供服務合同」令三間巴士公司在未訂立「批給合同」下違法經營。其後三間新巴士公司轉換新合同。 為期七年的「巴士服務公證合同」原定去年7月31日到期,同日,澳巴與新時代合併,巴士服務再變回由兩間公司,但在服務公證合同屆滿前夕,交通事務局去年7月30日宣稱,因仍需時與巴士公司磋商條文細節,故按原公證合同短期續約15個月,由8月1日起生效。 15 個月期限今年10 月31 日屆滿。

11/07/2019
18395

暑期將至更要關注大學生防騙

電話詐騙案近年猖獗,當中不少受害者更是大學生。近日再有兩名於本澳就讀的內地女大學生墮入電話詐騙案,各損失30萬元人民幣。警方於今年5月15日至22日短短一星期內,司法警察局及治安警察局就接獲23宗電話詐騙舉報,其中七宗造成損失,報稱損失總金額折合逾澳門幣88萬元,其中一宗更造成人民幣30萬元損失,而且大部分被害人是就讀本澳大學的內地學生。 適逢暑假將近,學生在長達兩個月的悠長假期中,更大機會接到不法之徒的電話。因此,為在暑假期間及新學年開始前,提升大學生的防騙意識,高等教育局日前聯同司法警察局及本澳九所高等院校召開工作會議,商討加強預防電話詐騙的宣傳工作,強化大專院校學生的防騙意識,提高警覺性。會議上,與會院校均表示,將會透過學校的公告欄、電視電子屏、社交媒體平臺、派發宣傳單張、舉辦新生入學講座、攤位遊戲等不同途徑全方位向大學生發放防騙資訊。 時下年輕人多利用手機接收時事資訊,但經警方、傳媒及學校多年以來大力宣傳防騙意識,但大學生受騙的事件至今仍時有發生,實在令人不解!反映不少大學生欠缺分析力及批判性思維,詐騙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把「魔爪」伸向了入世未深的大學生,於是校園成了電信詐騙的重災區。 有鑑於不法分子針對年輕一代的電話詐騙手法都是以到便利店購買點數卡為主,大學生墮進「買點數卡」騙局,動輒損失數千甚至上萬元積蓄,往往令受害人欲哭無淚,影響學業之餘,外地甚至出現有受害人因被騙自殺的事件發生。 有見及此,筆者建議警方與便利店負責人協商,只要遇到年青人購買大量遊戲點數卡,店員應關心及提醒對方是否遭到詐騙。台灣一間便利商店上月就有一名女子到店購買大筆金額遊戲點數,引起機警的店員起疑,提醒對方可能遭到詐騙,事主最終才能保住約澳門幣5,000 多元的生活費。然而要將如同銀行職員提醒提取巨額存款的長者慎防電騙的舉動用於年輕人身上,實在非常諷刺!

11/07/2019
2485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