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法施行細則下月中生效

設突發事件對應五級預警系統

澳門特區《公報》昨(24)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行政法規草案,將於下(9)月15日生效,由警察總局負責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防政策,為確保 公眾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資訊權利,以有效採取預防及自我保護措施,設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系統,預警按突發公共事件狀態分級。 於下月15日,《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與《民防法律制度》法律同日生效。現行民防規劃在行政法規生效後一年內配合適用的法例。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上周五 (21日)的行政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行政法規引入突發公共事件風險的預警制度,建立與突發公共事件狀態相對應的五級預警體系,明確評估民防風險和發布預警的主體責任,訂定預警的發布及後續程序,以便政府與公眾因應不同的預警級別作出應對。 不同管理環節訂明主體責任 張永春稱,行政法規規範編制民防規劃,對政府制定民防規劃,舉辦防災和應對事故的演習等作出規範,強化政府在民防活動中的角色和責任,檢視各協作單位的行動和協調能力;訂立志願協防管理,就志願者的申請、評估、培訓、認可、登記、保障,以及志願協防的組織和管理等作了基本規定,並就不同管理環節具體訂明責任主體,確保志願協防制度依法地有序建立。同時,行政法規亦訂定志願者保險的受保範圍、保額等具體內容,保障志願者有效提供服務;恆常開展公民教育,明確訂定政府須長期開展民防安全教育工作,以不斷提升居民和社會的危機意識和自救意識,共同積極地預防和應對災害。

25/08/2020
20720

逾六成服務從業員無參與職培

工會指需要公司配合提高意欲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調查本澳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狀況後發現,過去一年僅38%受訪者曾參與職業培訓,未有參加任何職業培訓課程僱員大部分因為無時間,其次是公司沒有提供培訓,近期因應疫情,部分服務性行業或要集中精力應對防疫,員增加了不少工作壓力,因而更減少培訓意欲。工會認為要吸引僱員參加職業培訓極需要公司配合,建議政府引導企業訂立僱員參與職業培訓的機制,鼓勵帶薪培訓,為僱員參與職業培訓提供充足時間和保障。 服務業總工會昨(24)日上午在工聯驛站三樓禮堂舉行調查報告發布會,調查於今年4月透過各工會向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和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回收到1,00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包括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及飲食業,近60%為25至44歲青年人。調查結果顯示,62%受訪者過去一年沒有參加過任何職業培訓課程,當中超過50%表示因為沒有時間;逾30%指工作單位沒有提供培訓。調查又發現,74%受訪者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生活感到壓力偏大。 為保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調查又發現,近54%受訪者未來一年不準備參加職業培訓課程,表示會計劃參與的佔46%。工會指有關數字較去年實際參與職培課程的受訪者人數(38%)上升近一倍,認為受訪者未來一年對參與職訓的意欲有上升。另外,疫情亦影響僱員參與意欲,僱員在壓力下只求保住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事宜。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理事長鄺子豐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實施至今已16年未曾作出檢討,對於提升職業培訓參與率有著較大影響,期望當局適時檢討。同時建議政府因應職業培訓需求,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統籌規劃,指引職業培訓課程可持續發展方向;逐步實施在職帶薪培訓;鼓勵行業認證,逐步推行社會認受性較高的職業資格認證。

25/08/2020
17559

酒店新業務法被指罰則過重

二常會建議引入勸戒制度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24)日繼續審議《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法案。委員會主席陳澤武會後表示,新文本亦對飲食牌照的罰則進行調整,上至衛生、防火,下至垃圾桶未蓋好、食品儲藏區進食、有員工咳嗽都要罰,酒店場所需要罰款五至七萬元,小型飲食場所如咖啡廳、酒吧等罰一至三萬元。不少委員認為罰則過高及過嚴,認為可引入勸戒制度,如飲食場所經規勸後立即改善,或所犯錯誤輕微,都不用罰款,政府表示接納相關意見。 陳澤武稱,會議主要檢視政府經修改後所遞交的新文本,其中政府指出目前本澳共有23間在1996年前發出「酒店牌」營運但不是酒店的場所,亦有33間擁「酒店牌」但還在核實是否酒店的場所,這56間場所在新文本下會作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發出渡性牌照予以繼續經營,但有關的牌照在未來不會再發出。 他續稱,針對昔日酒店業場所相鄰依附的商業中心都會視為酒店場所組成部分,新文本則取消此條文,以後酒店商業中心的飲食場所在申請牌照時,工務局會先發出該場所是否為酒店的指引,如評定為酒店場所則需到旅遊局申請牌照,非酒店範圍需交由市政署處理。至於飲食場所招牌語言方面,新文本指出招牌要先列出中文、葡文兩種官方語言,才能加入英文名稱。 陳澤武又提到目前旅遊局及市政署都可發出飲食牌照,旅遊局主要針對酒店業發牌,市政署則主要發出酒店以外的小型飲食牌,他認同部分商戶指發牌制度混亂,但目前要先更改1996年前的發牌制度才可理順條文,目前新文本離生效還有約九個月時間,可望等待政府理順條文後再一併協調新文本。

25/08/2020
23590

電騙陷阱再現 騙徒假冒公安作案

女畢業生回澳隔離期間痛失近40萬

一名在台灣完成大學課程的本澳女畢業生,回澳在酒店醫學觀察期間遇上假公安的電話詐騙,被指涉及經濟犯罪。該名回澳準備就業的女畢業生表示,由於很信任對方,於是按指示開設網上銀行戶口,以及轉帳並向對方提供密碼,最終未就業前就先被騙徒騙去39萬澳門元的「首桶金」。司警現已接手調查該宗巨額詐騙案,暫時未有人被捕。 事件中被騙女事主姓胡,20多歲,本澳居民,剛於台灣某大學畢業,她上月中回澳後,疑是被安排到氹仔喜來登酒店進行為期14日的醫學觀察,詎料隔離期間仍難逃電話詐騙騙徒的「魔掌」。根據女事主向警方講述,上月10日中手機收到操普通話且自稱是「澳門電訊」職員來電,指其手機號碼涉內地犯罪,之後轉線至「上海公安」,其後於電話中的假公安「孟sir」指事主的內地銀行戶口涉及多宗巨額清洗黑錢,正被內地通緝。 被假公安要求開網銀賬戶痛失39萬事主堅稱沒有犯事,其後被騙徒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由於信任假公安「孟sir」,事主除提供個人資料外,更按「孟sir」指示在本澳開設銀行網上賬戶,以及向對方提供網上銀行短訊及密碼等資料;同時事主又按對方指示向該網上賬戶存入39萬澳門元,然後便一直被要求等候消息。其後假公安「孟sir」向事主訛稱有關款項會已轉到安全賬戶審查,證實無事後會歸還。最終假公安失聯,事主與朋友商量時懷疑遇騙,近日向司警報案,事件中損失39萬元。

25/08/2020
19099

疫情下投資新思維

新冠肺炎已持續八個多月,疫情下大家發覺投資市場原來可以咁樣,道指曾兩周不到可跌去一萬點,股民一直不離不棄的匯豐,可以反口不派股息,原來真的不能和股票談戀愛。 投資市場沒有矢志不渝的愛情,市場不斷變化,投資者就要不斷改變策略或方向,以免被市場殺得潰不成軍。疫情教曉我們投資要因時制宜,不妨嘗試探討一下疫情下的投資思維。 我們以自上而下的模型去進行分析,所謂自上而下,即是先選地區、再而行業,最後是公司。 首先選國家,從今次疫症,我們看到西方先進國家的處理手法,英國首相約翰遜的百分之八十人免疫論教人驚訝,雖然沒有實行,但最終連約翰遜也確診,真的求仁得仁,至於是否可以染疫後有抗體,讓未來的他告訴你。 事事要爭做世界第一的美國,果真繼續第一,在特朗普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應對下,確診個案打破世界紀錄;至於德法意西,情況也是慘不忍睹。相反中國在疫情處理上,果敢決斷,大力執行,將疫情壓下來,充份展現了領導及執行能力完勝西方各國。 再講,經過疫情大放水後,西方多國變得負債纍纍,反觀中國,儲備三萬一千億美元,財政遠較英美諸國健全。最重要是疫情下,未來一段時間國際貿易難以恢復舊觀。中國雖然也難獨善其身,加上老美刻意針對中資企業,但祖國接近十四億人口,光內需就有一定能力推動經濟。要選市場,大家心裡有數。 說到行業,近年科網成為大主流,網上業務往還、購物、消閒,交易等,已是大勢所趨,一場疫情,大家更清楚新經濟模式的重要。正如上世紀汽車的普及,曾叱咤一時的鐵路股,慢慢變得黯然失色。又如智能電話的出現,將影音電器殺得片甲不留等。時代巨輪的前進,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馬雲說得沒錯:「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確實,當社會大勢改變,任你有上天下海的能力,也不能扭轉大局。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要選改變世界的行業,直接講就是那些緊緊扣住科網及電子商務相關的企業。 選好國家及行業,就要選公司,此方面主要有兩個法則,一是參考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治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買增長股,選每年有25%盈利增長的公司,大家不妨翻翻年報,看看那些科網股中,有年年增長25%的公司。 其二是股神畢菲特強調的護城河,簡單講,如果公司有一個近乎壟斷的業務或品牌,又或是專利,其它企業要加入競爭,想分一杯羮就十分困難。 今天中國有那些公司從事改變世界的行業,而每年有接近25%的增長,兼在市場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大家不妨做做功課。

25/08/2020
1267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